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可以说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进博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中国对于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看法和行动。
《中国报道》记者在进博会开幕式上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砖国家智库成员陈凤英,听听她对于习主席演讲怎么说?
为世界经济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砖国家智库成员陈凤英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习主席对于世界经济的看法让她印象深刻。“对于世界经济,习主席的主旨演讲传达出三层含义:一是开放融通,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发展,‘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二是要坚持创新引领,若要世界经济稳步前进,需要各国敢于创新、勇于变革;三是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习主席对于世界经济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全球视野。”陈凤英说,“这正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开放的态度。”
以实际行动支持开放的世界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近平在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
早在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首届中国进博会正是中国践行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设立海南自由贸易区,举办进博会……今年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之大、水平之高,让世界瞩目。
“中国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对外开放,以此来支持世界开放的经济。”陈凤英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18年中国在金融、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文化、制造业等22个领域推出开放措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我认为这次来参加进博会的人都会实实在在看到。
陈凤英说,对于此次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习主席也提出了三大开放举措,这对于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非常有利,将为上海带来更多发展活力。
“习主席在发言中还讲了很多非常务实的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包括主动扩大出口、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陈凤英说,通过加强这些举措,可以增进世界各国相互了解,推动项目落地,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
近来,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
对此,习近平在发言中用“大海”比喻中国经济。他说,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从习主席的讲话中,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陈凤英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习主席对中国经济的评价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很大,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并不需要担心。因为,“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6.5%,符合预期目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陈凤英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首届进博会共吸引了3600多家企业参展,这印证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和中国经济的强大实力,增加了大家的信心。”陈凤英说。
采写:《中国报道》记者王芳 王凤娟(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