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她的努力参与,让政府听到了企业的声音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陈双
发布时间:2019-03-08 19:33:1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谢瑞锋)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一份数据将海淀这个北京“高校聚集区”推进了国人的视野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整个产业结构接近90%,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和教育等行业约占地区生产总值6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9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2018年突破1万家,同时,每天有将近60家科技型企业在海淀诞生。

是经过怎样的心血浇灌,才能够结出如此累累硕果?有一位女性可以为这背后的原因“代言”,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海淀区工商联主席陈双。

3月7日,陈双接受了《中国报道》杂志记者的采访。说到自己的工作,陈委员很谦虚:“我是工商联界的政协委员,是工商联基层代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海淀区的民营企业服务。他们有什么诉求,他们想跟政府建议什么,我们就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我作为政协委员就可以把这些建议作为提案,这也是我多年的经验吧。”陈双委员回顾了她担任工商联主席的经历,“我是从2012年开始担任工商联主席的,现在过去了六七年的时间。在这些年里,我们一直在跟企业家们交朋友,不仅经常开会讨论,也要去企业调研。有一次,一家擅长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作为科技类的提案。我看了看,发现它只能作为社情民意,不适合做提案。材料当中涉及操作系统的基础研究,当时是‘眼前一亮’——这个技术也值得深思啊。于是,我就写了一个社情民意类的信息,把企业反映的情况提交给全国政协,建议提交给科技部,引导龙头企业打造共性技术、开放创新平台,鼓励多家合作竞争,同时加大对我国原创关键核心软件的支持。我希望能够将这一技术列入科技部门重点政策指导意见中,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整体快速发展。”

就是这些“小事”衍生出来的众多提案,构筑起呵护众多高新企业的“鸟巢”。陈双委员介绍说,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经常来我们海淀调研,也经常听取海淀企业家的意见,这对我们这个区域反映诉求特别有好处。海淀的知识分子比较多,建议比较‘有品质’,所以很多决策在形成政策之前都到海淀来调研,我们有时候觉得这真是‘甜蜜的烦恼’,因为接待来调研的上级太多了!但是我们大家高兴。因为,这就是在充分参与到国家的制度设计中,这不仅对海淀保持科技领先的地位非常有好处,这对于整个北京,对于全国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陈双委员表示,这些贡献当然不只是她一个人做出的,她的话中带着骄傲:“北京的干部,我们都是这样的,在不同岗位上,每个人都为国家立法和制度设计出力……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说得对!”她举了一个例子:某次规定将社保缴费由人力社保局变更到税务局征收,因为比较突然,海淀民营企业家对此反应很强烈。当时正好国务院派出一个调研组,想听取企业的意见,陈双委员作为工商联主席立即和相关人员一起组织了十几家企业同调研组进行座谈,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调研组倾听了企业意见。两个月后,国务院公开发布消息,考虑到为使社保费率保持稳定,移交税务的变更行动放缓。

这就是陈双和她的履职故事。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