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赖贞瑝:我的北大情怀

发布时间:2019-04-08 15:39:15 推广来源: 中国东盟报道

午后温暖的春风拂过了未名湖畔的柳绿桃红,明媚的阳光在燕园的青瓦朱廊间跳跃流转。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咖啡厅里,我如约见到了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的会长赖贞瑝(Nai Chen Huang),他正在和马来西亚留学生聊天。

毕业后,他每次到北京,都会到学校里走走,和老师、师弟妹们畅聊学业、理想及中马文化教育合作。

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1995年,在马来西亚侨领、马中友协秘书长陈凯希的帮助下,赖贞瑝来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书。当时,中马尚未签订教育合作的协议,他以访问签证的方式出入境。

“1997年,中马签署《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令我非常振奋,我从未用过学生签证入境中国,好在没有人怀疑过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笑着说。从马来西亚乡村到北京最高学府,他对这里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新奇,一个从潘家园淘来的军用斜跨书包伴他渡过了四年时光。

如今,他还保存着这个陪伴成长的书包,“北京大学”字样的徽章也还如当年别在书包上。

在北大的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赖贞瑝回忆起校园生活脸上露出微笑。他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位于勺园4号楼309室的宿舍打造成一个小小的茶室,在这里以茶会友,与留学生交流本国的风俗文化、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成长感悟,互相学习。茶友的畅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一位喜爱茶文化的法国留学生就曾是小茶室的常客。“20年过去了,我们还保持着联系,我到法国的时候还会去他家做客”赖贞瑝说。

茶会友成为赖贞瑝的生活方式。2016年6月24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访问马来西亚,赖贞瑝和校友们以中华文化结合南洋特色的“未名雅聚,品味南洋”茶会来欢迎母校校长。一年后,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北大东南亚协会、马来西亚普洱茶商会、南洋印记茶文化协会共同举办了茶与“一带一路”论坛和“未名雅集,品味南洋2.0”。赖贞瑝把珍藏在马来西亚的百年老茶带到了未名湖畔与大家分享,赖贞瑝与来自马来西亚的校友陈景岗、来自新加坡的校友孙东耀还向博物馆捐赠了南洋茶器。

走在林荫路上,赖贞瑝边走边指着两旁的建筑和树木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变化,“读书时,我参加了经济学院篮球队,也经常来这边跑步,每条路还都记在脑子里”。四年的时光,他聆听老师的指引与鼓励,与同学们共话激情和梦想,博雅塔下、未名湖畔、百年礼堂都留下了青春的足迹。

虽然身为留学生,但赖贞瑝日常与经济学院的中国同学共同读书学习。他的数学和物理相对较弱,中国同学也常帮他补习。“我非常感谢帮我补课的同学,要不然我或许不能毕业,现在我们还是铁哥们”他说。

用最实际的行动来感恩母校

“北大的情怀已经印在我心上,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一份承诺,希望时机成熟的时候,用最实际的行动来感恩母校。”

赖贞瑝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2年,他开始筹划成立马来西亚校友会,并到母校的校友会取经交流。2013年,在北京大学校友会的支持下,赖贞瑝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校友正式发起成立了马来西亚校友会,他担任首任会长。同年,他们创办的校友会获得了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的批准。

马来西亚校友会邀请了1948级的老学长、华文教育家拿督郭全强为顾问。“当时,郭老已经年逾80岁,隐退了社会职务,当我们邀请他加入马来西亚校友会时,他欣然应邀。我想这就是北大人的情怀”赖贞瑝说。

△ 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合影

路过学校操场,迎面两位学生热情地与赖贞瑝打招呼。“这是今年刚入学的师弟和师妹,他们临行前马来西亚校友会在吉隆坡为他们举办了欢送会”赖贞瑝介绍道,他入学时,北京大学只有六名马来西亚籍留学生,如今已经有200余名。马来西亚校友会成立六年来,他和校友们积极协助北京大学招生办吸纳优秀学生。

“刚刚打招呼的那位女生,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她填报志愿时,在北京大学和新加坡的一所大学间犹豫。我向她介绍了北京大学教学、研究、生活、奖学金等方面的情况,最终她选择来到这里读书”赖贞瑝笑着说,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徐悦文是来自马来西亚留学生,最初她报考北京大学时对出国读书还有些担忧。赖贞瑝了解到这个情况,邀请她和家长参加了新生说明会,介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北京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非常感谢赖师兄对我的鼓励,新生说明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和父母对出国留学的忧虑,他分享的学习经验对我帮助也很大”她说。

六年来,马来西亚校友会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北京大学影响力,致力于搭建北京大学与马来西亚教育领域的桥梁。赖贞瑝积极联络马来西亚的北大校友,加强与母校的联系与交流,协调母校在马来西亚的招生工作和教育活动,协助推动及促进马来西亚与中国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马来西亚校友会还与马来西亚伊斯兰大学(IIUM)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校友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中马两国的文化教育领域的交往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交流使得马来西亚同胞能更加真实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2016年8月,赖贞瑝与30余位马来青年英才在山东曲阜参加了首届中马青年回儒文明论坛,并共同书写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赖贞瑝毕业回国后,在企业工作了一年半,之后创业,先后成立合办了贸易、建材、人力资源、投资等领域的公司。他时常往返于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自从马来西亚校友会成立以来,他将很多精力投入到校友会的社会活动。“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服务校友、母校和社会,以此推动中马文化教育共同进步”

作为现任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他未来的工作设想是,在五年内成立一个基金会,扩大北京大学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继续推动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本刊记者 王凤娟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