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4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政策发力和改革提速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显示,在“六稳”政策和系列改革举措的提振作用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成功抵御了各种下行风险的冲击,多数指标较去年4季度企稳或改善。但综合一季度核心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在短期企稳中的结构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如何理解中间的不一致性,进而对二季度以及全年经济形势做出准确预判,报告认为,选取合适的出发点和分析视角是关键。一季度最为明显的两大背景特征是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发力和改革开放进程重新提速,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带动宏观经济短期企稳。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方面,一季度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3月份,M2同比增长8.6%,M1同比增长4.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分别较去年12月份提高了0.5、3.1和0.9个百分点。财政政策方面,1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大幅增长15%,比去年全年增速大幅提高6.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也显著提高4.1个百分点;财政赤字和政府性基金赤字合计达到近万亿元,力度之大创历史记录。
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年初以来特别是3、4月份,政府各部门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例如增值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外商投资法》的出台等。这些改革举措既有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导向,又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升总需求,所释放的新一轮改革红利有望在2-3季度逐步发力,支撑全年经济平稳增长。
但由于政策传递和改革红利的释放存在一定的时滞,在前期需求不足的惯性压力下,中国宏观经济目前仍保持运行低位,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最早于2-3季度出现明显改观,主要表现在:实际GDP增速“弱企稳”,但名义GDP增速加快下滑,总需求偏弱带来生产领域的价格紧缩效应;投资和消费需求边际改善,但内部结构分化特征更加明显;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短期企稳回升,但年中出现回落的风险依然较大。总体而言,由于宏观调控和改革力度同时加大,2019年经济形势有可能会好于2018年的实际运行情况,但需要密切关注新风险的累积和旧风险的再度上扬以及结构分化加剧下的局部压力,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适时出台更多的改革举措。
要处理好下一阶段的风险,避免经济出现最大的波动,以及避免一些政策上的可持续性。报告认为下一阶段主要关注六个风险点。
一是财政收支问题。一季度财政赤字和基金赤字增速出现双升,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是双降,基金收入是负增长合计政府收入增速只有3.3%,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回落了14.5和7.3个百分点。广义赤字近万亿元,下一步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压力加大。特别是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55.5%,而基金收入同比下降7.1%,基金赤字达到5291亿元。在债务水平已经较高的情况下,2019年地方政府财政的风险较大,上半年很多支出的前移可能带来下半年政府投资资金不可持续的问题。建议增加国债,可以适度考虑发行离岸人民币的国债。既可以拓宽政府融资渠道,抵消减税压力。
二是就业压力加大的风险。目前就业市场总体平稳,但缓冲空间是缩小的。我们一季度的城镇新增就业减少1.8%,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以下上升至5%以上,3月份和去年12月份相比,失业调查率提高了0.3个百分点,31个大中城市提高了0.4个百分点,25到59岁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也提升了0.4个百分点。建议密切关注,局部地区增长时速可能会对就业产生非线性变化,特别是双创进入产业调整期的新风险。
三是资产泡沫上扬的风险。一季度以来,乐观预期股市大涨,年初至今,上证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沪深300平均涨了32%、40%和37%,短期涨幅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市盈率是16%,还不算太高。随着政策边际宽松,局部地区放假也出现一定的抬头复涨迹象。政策宽松情况下出现较快增长,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政策收紧的影响,进而引发资产泡沫破裂,干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建议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并加强市场预期引导,避免资本市场大起大落。
四是新经济进入产业周期的调整期的风险。在产业周期和政策退出的影响下,中国新经济和新动能部门持续上扬的局面可能面临挑战。从2014年启动“双创”到2019年刚好5年,大量风险型投资和创业都会进入到成功与失败的分界期,按照一般创新创业成功率来测算,会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退出。很多补贴政策也开始退出,将会对没有造血功能的企业带来冲击。
五是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下行风险依然很大。一方面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已经见顶回落,房地产已经见顶,下一阶段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积极性难以恢复,可能未来是常态。对冲结构性下行风险,必须要加大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和市场开放相结合,释放新的增长来源。包括打破行政性垄断体制制约,改进低效率部门工作,推动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六是外部冲击加大风险。2019年我们认为虽然先前的预期是增速会放缓,现在来看风险事件增多,比如德国增速一下进入衰退期,目前大家对于中美贸易战谈判结果比较乐观,但是我们说任何的意外结果都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即使谈判成功,短期内也会对产业造成一定冲击。2019年对外政策需要提高战略定位,做好外部冲击应对预案,扩大与友好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