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赵溪 )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座落在长城脚下。4月28日开幕以来,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在世园会不仅看到奇花异草,还看到了生态文明。
国际馆前轻松熊人偶、米妮人偶。
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五个追求”的倡议,即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这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园艺展区里的杭州园。
漫步于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游人能领略到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园艺风格。这里的一花一木、一枝一叶,不仅承载着文化基因,也展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国馆因此被人们称为“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中国馆为了减少场馆内的空调使用,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通过一段200多米的管线,将风输送到场馆,给室内降温。由于利用地道风降温、利用雨水收集实现能源循环再生,中国馆成为一座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
中国馆里孩子与北京世园会吉祥物小萌花、小萌芽合影。
国际馆由94朵花伞组成。它不仅造型独特,这些“花伞”还有更多绿色、科技、智慧的功能。北京世园会国际馆设计师游亚鹏介绍:“自然通风、雨水收集、光伏发电都集合在每一朵伞里面,尤其是雨水收集。雨水顺着每一朵花伞的伞瓣汇集到伞芯,然后顺着立柱,下到地面进行渗透。”
中国馆使用了世界先进的非晶硅薄膜发电技术,屋顶安装的1056块光伏玻璃在没有直射光的情况下也可发电。
园区会后利用是怎么考虑的呢?北京世园会园区面积达到503公顷,建设有4大场馆、1个剧场和100多个展园。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之初就重点考虑了园区的会后利用,提出“创新办会、永续利用”的理念。譬如,在园区的南侧和东侧,为园区推动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这些都是以会兴业、以会搭建企业发展的平台。园艺产业发展带上,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也纷纷登上北京世园会舞台。今后,各种各样的产品推介、交易交流也将成为常态。
中国馆中工人在养护绿植。
北京世园会不仅是花卉、园艺的展示舞台,还架起了生态文明交流的桥梁。参加世园会的国际友人对中国这些年在生态保护中所做的努力也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中国采取的这些措施非常有效,因为这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我去中国一些城市,看到了很多进步。这就是中国中央政府的举措,加上各地方政府努力的结果,另外市民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中国馆上远眺永宁塔。
以“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为主题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
在世园会期间,位于中国馆地下一层的《神州奇珍--中国特色珍稀植物展》将陆续向游客展示300多种中国特有及珍稀濒危植物。
永宁阁前的花海梯田景观。
园艺小镇的郁金香花海。
北京世园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扇窗口。
世园会是展示,更是交流。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