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响水爆炸后,化工产业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9-05-15 15:36:0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管理是保障化工企业环保、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在安全评价、技术管理等环节做好管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化工产业事故率不会高过其他行业。

文︱ 《中国报道》实习记者 左琳 陈珂

“3·21”响水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发生,让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以惨烈的方式“闻名天下”。这已不是位于苏北的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第一次发生事故,事故频发背后,是经济落后地区大量吸聚化工产业而安全生产能力却未能匹配的隐患。

爆炸发生后,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开展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该停的坚决停,该关的坚决关,该淘汰的坚决淘汰”,“推动化工行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江苏产业结构更好更优”。

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将大幅降低省内化工企业、化工园区数量,对省内高安全风险、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大力度关闭退出。

在经济“洼地”中扩张的化工企业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领跑全国,2018年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以92595.4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其中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

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网站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生产20多个大门类、3万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化工企业4280家,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化工企业的资产达1418.7亿元,占全国的7.7%,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万多亿元,全国排名第二。

本世纪初,苏南苏北踏入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前者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传统工业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已经饱和,而苏北仍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工业化早期阶段。2000年前后,被苏南淘汰的一批化工企业沿江北上,寻找新的机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南地区实现了“腾笼换鸟”,苏北地区则凭借政府的优惠政策、低廉的土地成本等优势吸引转移产业的聚集。江苏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苏南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893个,总投资641亿元,其中就包括了2002年6月成立的陈家港化学工业园(后更名为响水生态化工园区)。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限期关闭规模以下化工企业成为专项行动的首要任务。2007年,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一举关闭化工企业达2713家,远远超过了年初确定的关闭1934家的年度计划。其中,无锡市、南通市、镇江市等地,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3年关闭化工企业的任务。

在江苏省发改委网站上2008年公布了一份《第四届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工作方案》,方案中写道:“苏北各市要组织本地开发区及企业参展参会,展示当地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承接苏南地区产业转移。苏北5市每个分团要确保100名以上企业家,并组织当地有关企业和招商机构参加配对洽谈活动。”

政府的制度设计与市场的主导推动了化工企业在苏北地区的迅速发展。以此次发生爆炸的响水县为例,响水生态化工园区是2006年批准的第一家省级化工园区,2017年9月最新修订的《江苏响水生态化工园区发展规划》显示,目前已开发、引进工业企业55家,其中医药企业14家、农药企业7家、染料企业13家。投资少、利润高的化工企业让响水县从“苏北的北大荒”一跃成为“财政收入增收先进县”。

经济发展的喜与忧

化工企业的扩张,让苏北一些地区的经济形势有了明显转变,化工企业也成了“金娃娃”。

2003年,时任响水县县长的朱斌在《苏南科技开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发展项目经济推进跨越发展》的文章,表明了响水正向富民富县发展的决心。2002年成立的陈家港化工园区成了该县当之无愧的重点项目,朱斌在文中写道,“县经济开发区和陈家港化工园区共引进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24个,投资近20亿元,全县80%以上的化工项目、60%以上的纺织项目进区建设”“举全县之力兴办园区”。

不只是响水一个县,《化工经济技术信息》2008年刊发的一篇论文写道,一些地方甚至喊出了“小化工,在苏南不能活,何不到我们这里挪个窝”的口号。

化工企业的密集入驻,让响水的经济“响”起来了。2006年前后,响水县开始对经济开发区进行整合,建立新的沿海经济区。2011年1月,响水县人民政府网站对化工集中区的称呼变为“生态化工园区”,先后引进江苏裕廊、联化科技、森达热电、大和氯碱、重油裂解、歌德(诺贝)生化等一批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现在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和生态化工园区一道被称作响水经济的“三驾马车”,工业经济也成为响水的主体经济。也是在2011年,响水生态化工园区实现税收4年增长8倍,成为全县第一家百亿园区和江苏省第一家化工类科技创业园区。

响水离不开化工企业,但与此同时,这里的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

2010年2月,响水县人民政府网发布名为《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全力打造苏北一流环保化工园区》的文章,称要“以打造年产值超百亿元环保化工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此后“绿色发展”一直是该化工园的宣传主题。

但2012年,中国经济网在一篇报道中称,这些化工项目都是高污染,多年来,它们每天将千万吨的化工污水,直接通过灌河东岸大小水闸、明渠暗管直排灌河入海。文章描述,“一股殷红色污水喷涌而出,它像一条巨大的赤龙在灌河中疯狂翻滚,原本平静的河水被它搅动得污秽、血腥、恶臭”。2018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又以《非法排污几时休》为题,报道灌河口3个化工园区(燕尾港、堆沟港和陈家港)环境污染问题。江苏省环保厅第二天即做出反馈,成立专案组,“彻查媒体反映的园区环境污染问题”。

实际上,早在2007年11月,陈家港化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就发生过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发生在2011年2月10日的响水“万人大奔逃”,一度让响水成为一座“空城”。当时有人传言,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不少居民深夜“出逃”,最后当地政府出面辟谣。

化工企业走向何处?

4月中旬,绍兴市柯桥区印染工业协会发了一封名为《关于共同抵制染化料价格不正常大幅上涨行为的倡议书》。绍兴柯桥是我国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印染行业是中间重要一环。正常状态下,柯桥印染企业的染化料成本占总加工成本的25%左右,然而自响水爆炸事件之后,比例飙升到45%,间苯二胺的实际价格从爆炸前的4.5万元/吨左右上涨至15万元/吨左右。上游产业成本上涨让下游企业吃不消,但作为我国分散染料主产区的响水因为爆炸所带来的影响确实不小。

“一旦化工园区关闭,化工品涨价是迟早的。”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张建文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道,“因为咱们的日常生活就离不开化工,它是制造业的基础。一旦化工企业全部被关停,各种配套产业也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困境。我们也没必要把化工产业妖魔化,大家以为只要和化工有关,就肯定是要出事,这事实上是个误解。”

张建文认为,化工本身没有错,当下之所以会“谈化色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飞速发展的化工企业,并未能完全达到行业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环保治理的成本是高昂的。灌云县隶属于江苏省东北部的连云港市,今年2月,灌云临港产业园区预计将投入43.57亿元用于环保综合整治。该县县长朱兴波曾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临港化工集中区开发15年来,累计纳税几十个亿,近两年环保治理也花了几十个亿,彻底治理到位更是需要近百亿元,“无论是算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还是民生账,都不划算。”

而一旦环境处理不达标、日常监管不到位,企业就很容易出事故。2018年2月,国家安监总局曾发函,指出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存在13项安全隐患问题,并要求整改。但爆炸还是发生了。“事实上国内外有很多数据表明,化工出事故,80%都跟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有关。”张建文说,“这是培训、规范和安全监管的问题,不能把错误全部归咎给化工产业。”

爆炸发生后,盐城市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同时,要举一反三做好全市面上化工整治工作,根据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进一步抬高本市化工园区、化工企业整治标准,支持各地区建设“无化区”,园区内共有100多家企业也将获得相应补偿。

“化工产业转移的出现是必然的,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转移至发展中地区,经济上来之后会再淘汰、再转移。”张建文说,前些年国家也讨论过把化工产业逐渐转向西部,但关键的问题是,管理不到位,不论转移到哪里,都会是一颗定时炸弹,“出了事,不从安全监管上想合理的对策,而是简单了事,是不可取的,对行业发展也不利。”

而一旦仓促转移,后果也不堪设想。“如果其他地区的应急响应只能应对20个产业,一处出了事之后,这里要被迫承接30至40家,又怎么能容纳得了呢?这个时候如果出了事,后果反而更严重。”张建文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推进监管科学化,改进安评的规范才是当下最可取的措施。

“园区也不是炸弹,把化工厂集中在园区同一管理,反而会避免不同的化工企业分散各处,不易管理。”张建文说,管理是保障化工企业环保、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在安全评价、技术管理等环节做好管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化工产业事故率不会高过其他行业。

相较于对GDP的追求,科学、绿色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今年3月10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人大监督工作”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开始由国家统计局对各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统一核算,并“叫停”对各地GDP总量、速度进行排名的做法。有评论认为,今后将出台更加科学、绿色的政绩考核体系。

(《中国报道》2019年5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