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的经营和方兴未艾的城镇化,另一方面是环境和气候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创造和维护绿色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媒体的报道以及公众的认知中讲到的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人们常常谈论这个话题。
社会和经济需要进步,这和绿色发展并非一定成为两个对立面,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并行不悖。在必要的政策方向确定之后,最终,可持续性和环保的确能创造许多商机和提供经济发展潜力,这一点在目前中国北京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体现的非常清楚。
荷兰景观设计师的创业梦想
来自荷兰的景观设计师拜特•道诚伯赫(Bert Dautzenberg)专门研究可持续性这个主题并以此为生。他来到中国已经10年了。根据“海绵”(sponge cities)城市的原理,他研发出屋顶和墙体的生态过滤外表铺层,并获得了一项专利。道诚伯赫的设计方案简单高效,巧妙利用雨水,在荷兰园中单独有自己的展区就不足为奇了。
▲ 荷兰馆
荷兰的园艺称雄世界,特别在国际花卉贸易中更是如此。在此次北京举办的世园会上,荷兰单独设立了展馆。该国在2018年向世界出口了价值为37亿欧元的折枝花。提到荷兰,如果你只想到郁金香,那就错了。
荷兰驻华使馆农业参赞武田富(Wouter Verhey)介绍道:“在中国我们主要关注温室生产领域,其重点是高科技园艺。我们在中国许多地方正在实施一些现代化的大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额高,使用的都是最新的高科技。”这位农业和园艺专家认为,“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充满了活力。中国人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充满热情并且持有开放的态度,非常乐于学习。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园艺领域中共同取得进步。”
▲ 荷兰驻华使馆农业参赞武田富(Wouter Verhey)
拜特•道诚伯赫在中国创业。几年来,他亲身体验了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发展。他说:“以前,人们总是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绿化城市,其外观占据中心位置。现在可以看到,提高质量成为了发展方向。相关政策为创造更多的可持续性确定了方向。”这位来自荷兰的园艺师自认为是北京人。他接着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在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认为,在他的领导下,在推动绿色发展领域中有许多机会,可以大有作为。”
对于拜特•道诚伯赫而言,实现可持续性的城市生活,不仅仅是生活热情,而且还是职业的发展前景。他在中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生产悬挂水箱系统(HangingWater Tank),该公司生产的绿色建筑物外表铺层已经在气候条件各不相同的中国大都市,例如,大连、深圳和北京,成功地通过了项目试验。现在,他希望能够得到推广运用。他将在北京举办的世园会视为使城市绿化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的机会。
▲ 景观设计师拜特•道诚伯赫(Bert Dautzenberg)
中德在绿色构想中握手
德国馆离荷兰园只有几步之遥。远远望去,它由一个醒目的木质结构组成。行至近处,人们可以看到,在外墙正面的一层一层向上延伸的支架中摆放着栽种有观赏植物、水果和蔬菜的花盆,此外,还可以看到,部分外墙在转动,其位置也在变化。德国营养和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副部长)、联邦议会议员汉斯—约阿希姆•富赫特尔(Hans-Joachim Fuchtel)解释道:这是计算机控制的智能阳台系统。这位农业部官员为了参加这次世园会专程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
▲ 德国馆主题
富赫特尔进一步解释道:“从长远来看,我们人类不可能仅仅在地面上生产水果和蔬菜,因此,城市农业是我们在这里的德国馆想探讨的科目之一。德国工程师研发的智能阳台结构使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种植和收获水果和蔬菜成为可能。我们想在北京展现可供选择的种植理念,这些理念对于像中国这样在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国家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智能阳台(smart balcony)只是德国馆展现的多个可持续的生产理念之一,这些理念让人惊讶不已。在展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德国商品设计师提出的绿色构想,它们使得购物车中的商品具有更多的可持续性。比如说,由玉米制成的橡胶靴——保证不透水。由特殊蘑菇制成的帆布运动鞋外观时尚,以及由咖啡渣制成的帆布运动鞋。咖啡帆布运动鞋不仅外观讨人喜欢,而且还散发着咖啡的香味。还有用蒲公英为原料的橡胶生产的轮胎,利用葵瓜子壳制作的花盆和咖啡杯,它们使用后可以制作堆肥。此外,由来自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市的女设计师伊利泽•艾塞尔(Elise Esser)设计的橙皮眼镜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十分引人注目。当然,这些展品的批量生产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但是德国展馆的组织者成功地展示了,如果人们有幻想的勇气,那么一切都是可能的。
▲ 德国馆玉米靴子
▲ 德国馆瓜子壳咖啡杯
农产品是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使生活和工作变得更绿和更有持续性的一个领域。在中国,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在德国馆里我们了解到,今天十分之一的德国农民利用无人机来优化田间耕作。不仅可以避免机器伤害田间的动物,还可以通过空中实施的色彩分析,让农民可以推断出来,是否需要施肥和灌水以及正确的收获时间。无人机在今天就可以使农业生产具有可持续性,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动植物。像这样的技术创新为德国与中国之间开展工业合作提供了新机会。
富赫特尔先生告诉我们:“就无人机的研发而言,中国已经走得很远了。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两国完全可以开展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
在他看来,北京的世园会是一个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他说:“我们还想强调一点:信息产业能够而且必须为可持续性服务。北京世园会无疑将唤起许多新想法。”“对于德国企业而言,世园会也是一次盛会。德国生产的农产品三分之一用于出口。中国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国,德国的供给与中国需求可以很好地互补。”
▲ 德国营养和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副部长)、联邦议会议员汉斯—约阿希姆•富赫特尔(Hans-Joachim Fuchtel)
总的来看,这位联邦议会议员对于德中之间开展绿色合作持乐观态度,它在未来也是共同努力的方向。他说:“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一致,我完全赞成他的观点,我们应该增强应对挑战和增加我们生活中的可持续性的意识。”此外,这位德国官员还指出:“世园会可以说是展现了整个世界,为建立联系、探讨可持续的课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英共植健康与医疗合作之树
从德国馆向北步行几分钟,便可以来到英国馆。在那里人们也认为,世园会为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
萨拉•埃弗雷特(Sara Everett)是英国国际贸易部官员,同时也是世园会英国展览项目的负责人。她说:“我们想利用世园会这个平台,让中英两国的专业人士相聚,加强彼此的联系,我们向中国合作伙伴展示我们在英国制作的产品,当然中国伙伴也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产品。为此,我们将在英国馆围绕绿色发展这个世园会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
英国馆的设计理念是埃弗雷特女士提出的。这个理念强调不同植物种类的混合,它们是玫瑰、熏衣草、茉莉花等草本植物,在园子里生长得郁郁葱葱。埃弗雷特女士向我们解释道:“这些植物在两层意义上使大都市人的生活变得轻松。一方面,我们向参观者展示怎样自己种植这些花草,他们可以在小区的空地上种植;另一方面我们也向参观者表明,这些植物还可以用于食品和其它有机产品之中,使生活更加健康。”
这位园艺专家继续说道:“植物所具有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市场价值,是绿色产品的原料,而且对于个人生活或者是人类生活来说具有精神意义。特别是深受压力困扰的大城市居民可以从这些能入药的花草中获益。”“一座精心修建的花园可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位于医院之外的花园设施具有促进人的健康的潜力,这一点在许多医学和其它科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在埃弗雷特女士看来,就植物的强体健身功能而言,中英两国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从科学和经济意义上讲都是如此。在此,她特别提到中医。“用来自大自然的药材治病的观念在英国广为传播。因此,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并且具备学习的潜力。”
期待从连接到合作结成硕果
武田富、富赫特尔和埃弗雷特都确认,无论是从科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上讲,通过这次世园会,在园艺领域与中国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
园艺师道诚伯赫在中国实现了跨文化创业。他认为,在促进良好合作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催化剂是彼此之间友好的交往和相互信任。这两者结合起来是事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同时也为当今各国面临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答案。
他说:“根据我多年的亲身经验,如果建立了人际联系,并且形成了友谊,那么,就可以做成一些事情。想要得到,就必须付出。”
他认为,通过交往和仔细观察,相距遥远的中国与荷兰之间在有些领域中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不同。“荷兰的人均农业面积几乎与中国相当。每人拥有的土地所养活的人数也与中国相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埃弗雷特赞成世园会首先是交往平台的观点。她说:“世园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使我们走到一起、相聚一起,共同讨论并彼此展示自己的产品。我们很期待的是,通过在北京开展的直接对话,到底共同播下了什么种子,在这次盛会结束后萌发出了哪些象征合作的花草树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