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赵溪)夏日的北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系列以“亚洲文明”为主题的展览陆续拉开帷幕。
位于北京海淀区创业路6号展厅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亚洲数字艺术展”,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对未来数字化的向往和美的浸润。
首先,数字艺术作品《共美之卷》,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也令大批观众驻足围观。
随着影像图卷徐徐展开,我们看到古老的笔墨纸砚,被现代数字科技交互技术替代,以中国明代《丝路山水地图》底图为蓝本的《共美之卷》青绿山水图,似触手可及;古画中每个项目背后的感人故事,穿越千年时光,跨越万里版图,娓娓道来。《共美之卷》将古代绢本之上的与新丝绸之路“工笔建筑”相融合,古与今时空交叉,形与神相融兼备,同时辅以的写意演绎手法,于时空交错下呈现古今视觉盛宴。画卷讲述传承丝路精粹,生动呈现出各国人民共同绘就的命运与共的壮美画卷。
观众在观赏以中国明代丝路山水地图为底图的互动影像《共美之卷》。
卷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世界绘画历史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它冲破画幅的限制,可以任画家尽情泼墨。卷轴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2000年来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记得,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个场景:一幅铺陈在体育场中心的一轴中国写意长卷,几名宽舒长袖的舞者,挥洒间,留下了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在这幅长卷上,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尽情流淌出来,让人们度过了一个目眩神迷的夜晚。
韩国设计师李诚在的作品《无记:未回答的问题》。
曹雨西的《多维采样- 1号》。
在亚洲数字文化展上的文化 + 科技展版块中,观众可以一次观看海淀的 “三山五园” 。海淀 “三山五园” 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具有独特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质人文底蕴和优良生态环境。作品《三山五园四季光影》模拟一年四季的景象,随着镜头的移动,穿梭于花海世界中,体验着沉浸空间趣味。
以色列艺术家丹尼.罗金的作品《毛球镜》。
作品《自私基因写照》。
中国艺术家吴俊勇的作品《千月》。
来自杭州的青年艺术家吴俊勇带来了动画影像作品《千月》,作品灵感来源于诗句“千月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十多个冷光照射下的圆月、残月,山与水、人与物,频繁运动、转换,构成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作品《后工业时代》。
中国艺术家徐冰的《汉字的性格》。
展览上,中国艺术家徐冰的《汉字的性格》,土耳其艺术家勒菲克•安纳多尔的《数据库之梦》等40多幅作品,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科技元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享受。
德国当代艺术家托比亚斯•格莱米尔还利用动态捕捉技术和3DCG技术,对中国汉字、京剧等传统元素,进行全新诠释,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设计师曹雨西和香港设计师刘晓江的作品《多维采样-2号》。
图为法国艺术家塞巴斯蒂 · 安拉布吕尼作品《Brèche》。
中国设计师毛嗡嗡的作品《耗散》。
香港设计师卡娜的作品《黑动》。
今天的数字科技,无时不刻不在塑造着人类文化与艺术的多样性,艺术也在不间断拓展着人类的精神文明的广度和深度。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