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齐凯 报道)近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在京召开。该报告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报告分为总报告、总评价、科技教育文化篇、社会保障篇、基础设施篇、公共安全篇及环境保护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16区公共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提出了对策建议。
北京市16区公共服务均衡化布局趋向合理,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科学技术方面,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速,《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2018年工作方案》中部署实施的任务完成率超过96%,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三大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0%左右,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4957.8亿元,增长10.5%,“9+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基础教育方面,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6%、99%以上,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2%以上,新建扩建幼儿园新增学位3万个。公共文化方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网络加快布局,已建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达到7131个,覆盖率98.85%,已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十五分钟服务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文化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每年投入约1亿元,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方向开展资助。2018年立项资助项目132个,资助金额约1.3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约32%、15%。社会保障方面,继续上调社保待遇,建立“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新建182家养老服务驿站,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深化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建设10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医联体服务点,建成紧密型医联体34个,一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长近30%,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减少8%;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2018年全市保障房新开工5.45万套,完成市政府实施任务5万套的109%。基础设施方面,新机场建设进入收官阶段,市府东迁如期实施,北京市公共设施进步显著,供给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提升巨大,全市布局趋向合理。公共安全方面,聚焦民生领域,强化专项治理,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800余次,整治突出问题1200余件,清理“散乱污”窝点870余处,査处、捣毁食药领域“黑窝点”“黑作坊”800余处,关停旅游购物店近30家,“净网2018”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涉网案件600余起,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食安、景美”的首都北京做出了贡献,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方面,依靠精治、法治与共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2.1%,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重污染日只有15天,而且没有持续性(3天)的重污染过程,比上一年改善很多,SO2、NO2、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別下降25.0%、8.7%、7.1%。
虽然北京公共服务布局趋向合理,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空间,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仍需加强,关键领域高端人才仍然短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依然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在软性服务水平和社会化发展方面仍需探索创新,养老监管平台亟须建立,交通拥堵仍是难题,“数字孤岛”痼疾依在,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空气质量治理难度加大,这些难题需要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