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农民白玛平增在林芝米林县西噶门巴村微笑着迎接我们。他5岁的女儿坚持让我们品尝自家产的高原饮品牦牛奶。她非常老成地劝说我们,眼神也十分认真。四杯奶下肚,白玛平增开始给我们讲述最近几年家中发生的改变。“过去,交通和路况都很糟糕。”他回忆说,可如今,村里基础设施改善,自己8.8亩土地上出产的农作物销售起来更方便了。5岁的小女儿进了幼儿园,正在读小学的11岁大女儿也树立了将来上大学的目标。
白玛平增家的改变反映了西藏自治区许多村庄的发展现状。官方数据显示,西藏的贫困率从2015年的25.2%下降到了今年6月的5.6%;贫困人口也从59万下降至15万。西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罗布在第41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透露,中国计划将在今年消除西藏的绝对贫困。
▲ 林芝第二小学的藏族女孩们在表演传统舞蹈。
旅游业助跑
西藏人口最少的阿里地区,16212名居民在最近三年里陆续脱离了贫困,这与政府实施的88项扶贫项目息息相关,这些项目的总投资额达15亿元。其中一些项目侧重于发展旅游业,共帮助2520名阿里居民脱离了贫困。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平均海拔为4500米,在这样高的地区要实施任何一项社会扶持政策都殊为不易。
在西藏的其他地区,旅游业作为一项有效的扶贫手段也逐渐发展起来,林芝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是个鲜活的例子。扎西岗村共有66户327人,村子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当年村民们决心投身旅游业,开办家庭旅馆,促进经济发展。实际上,他们是巴宜区应用这种发展模式的先锋。如今,扎西岗村的家庭旅馆达到51家,床位有1200余张。2018年全村共接待游客7.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增收406万元。
▲ 鲁朗镇达娃家庭旅馆的欢迎仪式。
“鲁朗最适合发展旅游业了,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我想好好利用这一点,所以决定在家里开家庭旅馆。”47岁的达娃告诉我们,达娃在藏语中是月亮的意思。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从事养殖业和农业,2012年申请到银行贷款,开办了家庭旅馆,每晚收费45到50元。他的家朴素却温馨,四周环绕着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湖水。这样的景色佐证了那句传言“到了鲁朗你就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是个名副其实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鲁朗之所以脱颖而出,得益于国际旅游小镇计划。这项计划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运营,并得到了经济强省广东省的支持。国际旅游小镇计划总投资额高达38亿元,实际运营不局限于旅游业,也致力于发展基础设施,盖酒店(鲁朗有三家五星级酒店)、建商业中心、铺设绿地和灌溉系统等。2016年以来,鲁朗接待游客数量已超100万人次,在带动林芝发展、打造藏东南精品旅游线路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 藏族艺术家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作画。
▲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展示的藏族主题画。
▲ 拉萨市城关区社会福利院的藏族妇女。
教育的力量
为实现今年西藏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6月17日中国政府公布了202项计划,总投资额高达215亿元,涉及就业、科技、搬迁、教育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方面,《今日中国》的记者有幸参观了西藏最富盛名的两所学校——林芝第二小学和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根据程仙池老师的介绍,林芝第二小学侧重于引导孩子们尊重爱护环境。在校的1800余名来自藏族、汉族、门巴族、回族、僜人等少数民族的学生均接受汉藏双语教育。除了孩子们的身影,走廊上还欣赏到由他们制作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模型、天宫一号实验舱模型、第一家国产大飞机C919模型等标志祖国科技发展的模型。
▲ 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的实验室。
在位于西藏首府拉萨的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接待我们的是39岁的英文教师Balmasherab,他是284名全职教师中的一员。“许多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农牧民都让他们的孩子在这里上学。这所学校是藏北的教育窗口。”他对我们说道。透过其中一间教室的窗户,我们看见了年少的学生们在学习关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课程;在另一间教室里还能听到一堂关于贝多芬的音乐课。
为了满足西藏教育发展的需要,在6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的公益基金会启动了一项至少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笔钱将用于拉萨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并在十年内为西藏800名师范生、1400名教师和1000名校长提供补贴。
▲ 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的书法老师在演示藏文书法。
西藏的重要地位
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旅游业和教育业已经成为西藏消除绝对贫困的两个关键行业。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在6月14日举行的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指出,西藏的GDP从1959年的1.7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18年的1500亿;西藏人口从50年代的120万增长到了340万;人均寿命也从35.5岁增长到目前的70.6岁。这些数据都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取得的成绩。
▲ 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拉萨开幕。
西藏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其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历史上,西藏在古丝绸之路沿线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今它依然是中国与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度、不丹和尼泊尔,之间重要的陆上走廊。“近几年,一些重要的通道已经被打通了。”拉托维亚议会促进对华合作小组主席维亚采斯拉夫斯•东布罗夫斯基(Vjaceslavs Dombrovskis)说,“2006年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加强了西藏和尼泊尔之间的互联互通。如今,与西藏的贸易占了中国与尼泊尔总贸易额的90%以上。”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指出,与中国其他省份相比,西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得益于西藏的人民、宗教、文化以及西方对西藏的痴迷。因此,“西方世界对西藏的认知将深刻地影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图片 / 麦高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