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日本放送协会NHK在7点新闻头条播报了程永华驻日大使即将离任的消息。出乎程永华的预想,他的离任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当天大使馆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打来确认这则报道的。
之后日本政界做出了一系列破例的安排,安倍首相单独宴请程永华大使,首相夫妇及11位内阁大臣、140多位国会议员参加离任招待会。天皇皇后在皇宫会见程大使夫妇,程永华也因此成为德仁天皇继位后第一位正式会见的外国宾客。
2019年5月,刚刚继位的德仁天皇和皇后会见程永华大使夫妇
对于这些安排,程永华感慨良多,回顾自己从1973年作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来到日本留学,至今走过的40余载外交生涯,他说道:“这背后反映出日本对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的变化,和日本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期待。而我个人的外交工作经历,恰恰是和中国改革开放,中日关系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生
1973年程永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生来到日本求学。他回忆道:“周总理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指示要求培养年轻外交官。于是外交部在全国组织了选考,一共选拔派出了120人左右,我很荣幸被选中去日本留学。”
不过,程永华的留学之路也经历了坎坷。那时中日两国刚恢复邦交,还没有签订教育交流协定。从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外交官在语言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按照外交的对等原则,日方也应该安排中国留学生进入日本的同等学校,但文部省却以两国间没有教育交流协定为理由,不同意公立大学接受中国留学生入学。所以程永华等人只能先在不受政府限制的私立大学上学。1974年12月时,创价学会的池田大作会长访华会见周恩来总理,之后提出愿意接待安排中国留学生,程永华等人便转学进入创价大学学习。
1977年程永华从创价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在了驻日大使馆工作。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时他作为联络员之一,担任礼宾、日程协调等工作。
邓小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访问日本的领导人,得到了日方的破格接待。时至今日那些场景还鲜明地留在程永华的脑海里。“那是在赤坂国宾馆的前院,在日本当时的首相福田赳夫以及十几位日本内阁大臣,中方陪同人员的注视下,五星红旗升起,礼炮齐鸣,仪仗队列队。我那时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自豪之情。”
而更令程永华难以忘怀的还有邓小平在访日期间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到他的房间去,问有些什么事情需要去联络。常看见他在很深沉地思考。在日本参观工厂时,他也自言自语地说,我明白现代化是怎么回事了。他当场请新日铁、松下,来中国建设应用同样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工厂。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已经报道出来的,邓小平坐新干线时的感想。他说:‘快就是快,好像被人催着跑推着跑一样,我们就需要这个速度。’当时有人解释说他是不是在赞赏新干线?我个人理解,他其实是在思考中国未来应该怎么办。”
安倍首相夫妇出席大使离任招待会
9年3个月的最长任期
邓小平访日结束后,同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9年大平正芳首相来华访问,决定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包括有偿援助(低息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以此来支持改革开放。30年后,2010年2月,程永华作为驻日大使再次赴日之时,中国的GDP总量首次超过了日本。中日两国的国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程永华认为,这也是中日关系在过去十年中发生很多矛盾、问题,甚至是冲突的深层原因。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没有调整过来,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挑战而非机遇。
2014年10月,程永华大使对日本政治、经济、学术等各界人士做演讲
2010年中日关系经历了破冰、融冰,正处于从小泉政权时期的冰冷状态逐渐回温的阶段。当时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等设想,两国间友好合作氛围浓厚。
程永华说:“刚到任时,我内心充满期待,希望大力开展和日本各界的交流,推动两国在各领域的活跃合作。但同年9月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接下来又有石原慎太郎挑起的购岛事件,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事情,严重地冲击了中日关系。使得中日关系进入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最困难时期,而且是多种矛盾交织。两国关系的恶化也导致民间交流受到冲击,两国民众感情严重受损。”
程永华大使在任期间曾前后4次在日本俱乐部举行记者会
面对急转直下的局面,程永华也在思考中日关系到底应该怎么走?在涉及到领土主权问题,涉及到历史,特别是战争责任认识的问题时,他明确地坚持原则,维护祖国利益。2013年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程永华第一时间赴外务省提出交涉,并在日本报纸上发表文章,争取舆论。他说:“大使要代表中国阐明立场,这种情况下必须冲上去。”
程永华在公使任上为促成“北京一东京论坛”起到关键作用。每次论坛在东京举办时,程永华都以大使身份出席并致辞,对论坛给予了积极支持。
在原则问题毫不妥协的同时,程永华也在主动寻找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因素。他回忆道:“我发现日本东京和地方有温差,地方的对华态度要比首都热情,当时地方政府的知事、市长们都愿意和我交流,和大使馆交流,愿意和中国交流合作。我就在大使馆内部开会时提出,这温差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所以在以民促官,以经促政的后面,我们又加了一条叫以地方促中央。”
2018年8月,程永华大使在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致辞
2018年8月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会场
除地方交流以外,青少年交流也是大使馆一直默默努力耕耘的领域。在中日关系陷入最困难最低谷状态的2012年到2014年期间,只要有日本大学生访华或者中国大学生访日,程永华都会尽量去和年轻人交流座谈,听大家谈感想,也勉励大家多去了解对方国家,中国驻日本使馆自2014年起邀请和组织日本大学生访华,并于2017年、2018年和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连续举办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他感慨说:“青年的感言有的很令人感动。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和中国交流之前,日本年轻人对中国没有什么认识,甚至是负面认识更多一些,但是通过交流,他们觉得中国人很亲切热情,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深,这使得年轻人重新开始和中国产生一种亲近感,愿意和中国去交流,甚至会因此调整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和生活方向。我觉得青少年交流的作用是很深远的。”
从2010年到2019年,程永华坚守在中日关系第一线,经历了两国关系最波谲云诡的时期。在今年5月卸任驻日本大使职务的离任招待会上,程永华用“无悔无愧”四个字概括了自己9年的任期。他说:“在中日关系能够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而且保持着改善发展势头的情况下,我交出了接力棒。过去9年,我无悔无愧于中国驻日大使的称号,履行了我的使命和职务。未来,我期待着中日关系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迎来新局面。”
危难之中坚守岗位的大使
在自然界的天灾前,程永华也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风采,带领使馆坚守在一线。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当时程永华正在使馆准备外出参加活动的资料。“晃动强烈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书架上的杯子,墙面上的挂表都摔下来了,人得蹲马步才能站得住。我在日本经历地震比较多,但从没有这样严重的。”
意识到灾害严重性的程永华马上和其他使馆领导成立了紧急指挥部,启动了应急机制。所有馆员在使馆电影厅,站着开了一次全馆会,程永华做了简单的动员讲话。“我说,党和人民看着我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大浪淘沙,是金子就要放光,如果是共产党员,是中国的外交官,那就要挺起胸膛,我们要冲得上去。”在强烈余震不断,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周边的西方国家使馆悄悄撤离东京的情况下,程永华和所有馆员做出了坚守的决定。
311东日本大地震时程永华大使在东京使馆坐镇指挥
11日当天,大使馆连夜派出了第一个工作组前往震中仙台,掌握受灾情况,救助华人华侨留学生。在当地人都往外跑的时候,只有日本自卫队和中国大使馆在往灾区里进。留守的馆员分成了六个工作组,从3月11日到3月21日每天24小时值守。程永华回忆道:“国内许多人联系不上在日亲属,就打电话到大使馆询问。最后我们的手机都打到没电了,大家就一边充电一边继续联络。因为手机太烫,只能边掐着边打电话。”
为了让国内获得第一手可靠信息,程永华在2011年5次深入震区。他说:“我第一次去灾区是4月初,从仙台到福岛,沿着海岸线那一带走,去了解情况收集材料信息。当时亲眼见到,船在房顶上,三四层的水泥小楼横躺在地上,海边的小村庄只剩下一片赤地,什么都没有了。”
当时海岸线5公里范围内都被划定为危险区域,一般人禁止进入。程永华在自己的警卫陪伴下,毅然决然进到了灾区里。谈及这些危险,程永华说:“那个时候这都已经是次要问题了,当时主要是感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刊总编王众一采访采访程永华大使(摄影:沈晓宁)
9年坚守外交一线,40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国力的变化,中日关系的变迁,贯穿了程永华的外交生涯。他在展望中国外交时,充满豪情地说:“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挥的作用和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外交真正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好局面。我愿意继续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