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志平
山西太原市柏杨树街小学
柏杨树街小学魏玉斌校长要出版一本书,约我写一篇文章,谈谈他们学校开设世界语课的事。他们学校开设世界语课我早有耳闻,大概是从《全国世协通讯》中知道的吧。但我退休多年,年老体衰,学校是从哪一年开始将世界语列为正式课程的,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特别是当地教育部门的态度,家长、学生是否支持,不知其详,有一种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感觉。我突然想到给魏玉斌校长发一个微信求援,一口气提出了10个问题,后来又增加了好几个,开始了我的“远程采访”,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由来。征得魏校长的同意,现在发表,一是为了宣扬他们的事迹,特别是这所学校锲而不舍、一以贯之的把世界语列入小学课程的探索精神;二是为了在小学开设世界语课的学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三是为了引起教育部门和家长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关注。下面是我与魏校长的对话。
侯志平(左)与魏玉斌
侯志平:贵校为什么要将世界语引入校园?
魏玉斌: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的普遍现象,而世界语则被公认为是学习欧洲语言的桥梁,在我国就有很多例子,由于先学了世界语,后来掌握了多门外语。因此,我们决定将世界语作为学习外语的重要桥梁引入学校,以解决中国人学外语难、慢、愁的问题。
2008 年春,学校正式启动了《世界语作为小学外语教学的导引性语言(enkonduklingvo)的研究》课题实验。其中包括“学习世界语对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效率的研究”与“探索构建‘1+2’(母语+两门外语)的语言教学模式”等子课题研究,力求从全新的角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学外语的新途径。
侯:经过11年的实践,你们现在对此有什么新的认识?
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世界语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知识和语言能力,更是一种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的有效载体,正如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说的:“爱世语”(即世界语——编者注)有其崇高的理想,这就是: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人类之更好的未来,为了‘四海之内皆同胞也’的实现。把爱世语看成一种简易而便于学习的人造文字,那就错了;它的价值岂只工具而已。”
前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雷纳尔托•科尔塞蒂(Renato Corsetti)博士在写给我们学校的信中也强调:“世界语不单纯是一门语言,它还包含着一种理念——对公平世界的追求。”世界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世界语的课程意义远远大于“学习外语的导引性语言”研究本身。因此,近几年来,我们的世界语课题实验的重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上来。我们开展世界语文化周等系列活动,就是为了释放和拓展世界语的教育功能,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充实学生精神世界和端正学生价值取向。我们着眼点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技术层面的探讨,还伴有培养“柏杨情,世界眼”的柏杨人的育人目标。
侯:家长最怕学习世界语影响孩子们学习英语和主课,增加孩子的负担,你们是怎样给家长做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得到他们的支持的?
魏:如何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共识,是学校开设世界语课程所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有的地方,一些家长,甚至是教学研究部门,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片面地认为世界语教学是“冒花花”“讨彩头”,不求实际。问题的主因,一是社会对世界语缺乏了解;二是校方准备不足,缺乏具体的实施策略和行动目标。古人云:“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只有做好认真的筹划和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07年春天,我们即开始了调研、考察等一系列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实验课题确定为“世界语作为学生学习外语的导引性语言的实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师资培训,做到了有的放矢。2008年开课前,我们在全校师生、家长范围内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氛围,还专门组织召开家长会,用具体的事例阐述世界语对辅助学英语的实用价值,及世界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特殊意义,并点到了“学习世界语有利于提高英语成绩”这一家长及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上,使大家对世界语的“第一印象”产生了好感和兴趣,因此从开课之初就赢得了家长的支持。这些年,我校学生只有因没学世界语而惋惜的,没有因学了世界语而后悔埋怨的。
侯:听说你对将世界语引入学校的方法和策略问题还进行过一些思考和研究,是吗?
魏:是的。根据多年来的实践,以及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世界语、对当前的课程改革的理解,我整理成一篇文章《Nuna situacio kaj taktiko por enkonduki Esperanton en la bazajn lernejojn de Ĉinio(《目前形势下将世界语引入中小学的现实条件和实施策略》),发表在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刊Esperanto(2019)第 1 期。我想,这对我们当前世界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通过此文,唤起更多的世界语界同仁关注教育,关注教育改革。
侯:我想这样的探索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啊!
魏:去年 10 月,我受邀赴新乡“第三届五省(市)世界语文化论坛”作讲座,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今年 5 月,新乡市世界语协会便积极行动起来,走进太阳村小学开展了世界语送教活动,受到学校的欢迎,得到家长们的支持。
侯:学生学习世界语以后真能帮助他们学习英语吗?有统计数据资料吗?
魏:实验证明,世界语班的英语成绩要比不学世界语班的英语成绩要好。以2018 届毕业年级的四个班(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四年(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八个学期期末测试英语总平均成绩为例。
对比班:一班 92.8/ 二班 92/三班88.8
实验班:四班 93.3。
以上可以看出,实验班(世界语班)的英语平均成绩要高于对比班(详见《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第 20 期《世界语在小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探索》)。
我校赵文睿同学在第五届世界语文化周上被评为“世界语阳光女孩”。今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市第二外国语中学。去年她在接受太原教育电视台采访时说:“世界语促进了我英语的学习,对其他学科也有帮助,我因世界语而变得开朗,也因世界语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三届世界语文化周上魏校长与部分学习世界语的孩子们
侯:在思想上孩子们有些什么变化?与你们的初衷相吻合吗?
魏:说起世界语对人的影响,我想讲一个发生在“第六届世界语文化周”的故事。故事的当晚深夜零时许,张慧老师发来一条微信:今天中午的广播时间,我邀请六年级(3)班的几个孩子进行了一个小的访谈,想让他们分享一下学习世界语的经历和感受。开始时,孩子们还很活泼,大家聊起以往文化周参加过的有趣活动,表演过的节目……哈哈,他们都记得很清楚。然后一个六年级的男生说起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参加世界语文化周,不禁声音哽咽,他哭了,其他几个孩子也一下子不由得哭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他们对世界语的感情那么深,对世界语那么不舍,这六年的耳濡目染,让这些孩子的性格或是价值观里融入了很多世界语的精神内涵。他们没有稿子,没有准备,完全是有感而发,我也忍不住掉眼泪。我们认为世界语是课程,可她更是这些世界语班孩子和母校和老师情感的维系,世界语在他们的心里份量如此之重,世界语的文化特质已经在他们小小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作为一个世界语老师,我要感谢世界语,是世界语把我和这些孩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使我以后不再教他们了,即使他们明年毕业了,我也坚信,世界语永远能召唤他们,只要有可能,他们还会学习世界语,会很骄傲地告诉身边的人世界语是什么。
张慧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也让我很受感动,我当即就转发到全协理事群里。王瑞祥秘书长也被感动了,打来电话,让把故事整理出来发在全协网上。
有人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以前我没有体会,今天我看到了。六年的时间,一个老师能唤醒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唤醒另一个孩子,这么多孩子的灵魂已经和世界语相连,不言不语,他们就要带着柏小赋予他们的世界语品质走到更大的世界里了,一年一年,从这里将走出去多少这样美好灵魂的孩子,就像一颗颗星星飞上了天空,我们还看得到他们,一闪一闪。这应该就是世界语带给学生乃至老师思想或情感上的变化吧,而这恰恰要比记多少个词汇、掌握多少知识、几门语言重要得多,这是我们开展世界语教学实验之初所未预见到的。我们开始的出发点近乎“功利”,仅仅把视角放在辅助学外语上,但是随着课题的深入,我们发现“功夫在诗外”,世界语带给学校、学生,以至家长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本身的功能;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我认为“柏杨树街小学的学生应该具有的不仅仅是认真笃实的态度,勤奋好学的品质,正直向上的精神,更应该具有胜于他人的眼界,心怀天下的胸襟,以及平等博爱的理念。”这不仅是教育的期待,也是世界语教学实践给柏杨学子带来的品质。
侯:几年前已经毕业的学生,特别是已经上大学的学生,是否进行过跟踪调查?他们对小学学习世界语有什么反应?
魏:说到学生毕业后的跟踪问题,我们做得还不够好。由于学生去向分散,跟踪起来困难,因此,投入的关注不多。但我个人所遇到的一些毕业的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们对学校的情感都特别的深厚,很留恋曾经学过的世界语和参加过的活动。我想这就够了,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只有在其成长的最关键时段,充实以必需的营养,就能培养起向真向善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人类对共同价值的追求,是人类情感上的“世界语”。
2017 年的“第五届世界语文化周”上,太原第四实验中学高中部的侯淑英老师,主动提出给学生家长作演讲。她现身说法,用生动的事例讲述了世界语带给她与她的女儿的生动故事。事后,她把讲稿整理成了文章《世界语对我教学和人生的改变》发表在《山西教育》2018年第12 期。社会认可度是最好的评价机制,“太钢地区有20多所小学,一直以来,我校是社会认可的几所名校之一。这几年,跃居为大家理想的首选。正是世界语这剂“药引子”在学校特色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催化作用,才越来越多地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
侯:太原市的教育部门为什么支持你们开设世界语课?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例如一些重要批复、在你们学校召开现场会议等。
魏:2007 年,第七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后,我就一直在世界语圈子里呼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把世界语引入中小学课堂。”可以说课程改革给世界语进入中小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往,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而新一轮课改,提出要建立新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开发体制。国家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开发和编制。这就给学校引入世界语提供了条件。学校只要有这样的资源,就可以开发属于学校自己的特有的课程。这样有利于打破“千校一面”,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实现“一校一品”。太原市多年来,一直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因此当 2008 年刚把世界语引入学校的时候,就得到了区教育局一把手的支持,当时我们还把世界语教学定位在课题实验,但是时任局长的王同化却点名将我校列入“杏花岭区首批特色学校”。起初我还觉得“冒进”,但是后来却越来越发现世界语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优越性:它不仅仅体现出“人无我有”,而且更体现了其不同寻常的育人价值。
2009 年 2 月 10 日,我校的《世界语作为小学外语教学的导引性语言研究》被批准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程实验专项课题(课题编号[GH-09109])。2016 年,太原市命名特色学校中,我校又被太原市教育局确立为:“太原世界语特色学校”。全国首例被教育行政部门命名的“世界语”特色学校。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在这里,我还想讲一下北京十一学校,该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从 2011 年开始取消固定班,推行选课走班制度。学校有 300 多门课程,200 多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在语言课程方面,除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学校还开设面向全校的维语和藏语。而世界语作为一门面向世界、面向实际,而又面向未来的优质课程资源,在这 300多门课程里却找不到一席之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国世界语界的深思。显然我们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场中小学变革关注不够,准备不足。
柏杨树街小学因应了时机,世界语教学一直都得到了上级的支持。今年7月,我校举行京津晋三地世界语文化交流活动,新上任的杏花岭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冯立君听了电话里的汇报发来信息:“一所学校,两种语言,三地交流,非常好!坚持11年非常不容易,这期间甘苦唯有魏校长自知。语言是文化交流、世界融通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大宣传,大力推广,共同推进。”
侯:11年来你们学校培养了多少名能够教世界语课的教师?曾请多少个国家和多少世界语者在你们学校任过课?他们有何反应?
魏:一台戏,如果没有好的主角,就会“砸锅”。世界语教学也是如此,其成败的关键就在教师,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十分重视对世界语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对于这点我有两个想法,一是为在学校开展世界语教学;二是为山西世界语运动留根。因此,在世界语教师的培养上我们是不遗余力,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世界语教师的培养在我校永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没有终结的计划。现在,我们持续开设的世界语师资班中有 15 位年轻教师。能够承担世界语教学工作的目前有 7 位老师,他们都取得了KER(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世界语水平考试)B1 以上等级考试证书,其中 1 位获得C1(高级),一位获得B2(中级)。学校先后有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丹麦,十多位老师在学校教学。其中有美国南伊利斯诺大学哲学系教授让•格洛索普(Ronald J•Glossop )、国际教师协会日本分会会长石川智惠子(ISIKAWA Tieko)、韩国巨济大学张桢烈教授、丹麦中学教师皮特韦德Peter Weide、法国世界语女教师安妮•格伦特(Annie Grente), 以及西班牙世界语者杰米•雷尼尔(Jaime vinielles)等等。从来校教学的外教来源就可以说明,世界语是真正面向世界的,世界语教学使教育面向世界。
2016 年,韩国世界语协会领导成员、中学女教师申银淑女士来校讲学后说,作为第102 届国际世界语大会韩国组委会成员造访贵校,深以为贵校的行动对于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未来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国教授让•格洛索普(Ronald J.Glossop )也在KIAL ĈINIO ESTAS FEKUNDAKAMPO POR LA INSTRUADO DE ESPERANTO(《为什么中国是世界语教学肥沃土壤》)中写到:中国政府要求学生学习英语,毫无疑问,如能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世界语,要比学习英语好得多。很幸运,让小学生在学英语前先学世界语已经在太原市柏杨树街小学尝试。这所小学的校长魏玉斌试图说服政府先学世界语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侯:11年来学校有多少班、多少学生学习过世界语?现在学校有多少班、多少学生学习世界语?
魏:先后有 15 个班学习世界语,学生约 800 余人。现在在校有7个班,350 余人。
侯:你们学校因开设世界语课获得过哪些嘉奖?包括你个人在内。
魏:2014 年 5 月 16 日,参加在常州市东方小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世界语教学研讨会。我校李静霞老师讲授的Bestoj(动物)一课获一等奖。
2016 年 12 月,魏玉斌入选国际世界语知名教育网站(edukado.net)Panteono(光荣榜),成为入选本榜的第三个中国人(李士俊、弓晓峰、魏玉斌)。
2018 年 5 月 19 日,在湖南郴州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世界语教学研讨会上,柏杨树街小学被授予全国世界语实验教学示范学校。郭丽军老师Numero一课获课堂教学一等奖;学生赵文睿、张雯萱获得世界语朗诵比赛获得一等奖;张雅婷、邢起双老师的论文Konciza parolado pri la baza kvalito de E-instruisto(《试论世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Influo de instruista humoro en la fremdlingva instruado(《教师情绪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获一等奖。
2018 年 11 月,《世界语特色教学的十年探索与实践》文字影像资料在太原市教育局第6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特色学校影像展示一等奖。
2019 年 7 月 27 日,在芬兰拉赫蒂召开的第 104 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魏玉斌校长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侯:这几年在你们学校举行过哪些重要的世界语活动?
魏:2010 年 8 月 1 日至11 日,学校承办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中国分会太原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丹麦等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中国报道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派记者全程采访。李士俊院士以 87 岁的高龄莅会,开展教学讲座。
2013 年开始,在每年 12 月 15 日柴门霍夫诞辰日所在的这一周举办“世界语文化周”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
2016 年以来,每年 10 月下旬举行由太原市教育局发起的“特色成果展示周暨校园开放日活动”。
2018 年6月14日至1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获奖影片展映活动在校举行。活动主题为“柏杨情世界眼,茶与爱传友谊”。
2019 年 5 月 24 日,柏杨树街小学举办跨省域世界语特色校校际教学研讨会。江苏省常州市世界语协会、常州市东方小学,湖南省郴州市世界语协会、郴州市第九中学、郴州市苏仙小学、郴州市骆仙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莅临参会。
2019 年 7 月5日,京津世协组织赴太原并开展“走进柏杨树街小学,感受世界语校园文化建言交流活动”。近20余名知名世界语者来校参加活动。
2018 年6月14日至1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获奖影片展映活动在校举行。
侯:有哪些新闻单位曾报道过你们学校和你的事迹?
魏:波兰国际广播电台、国际世界语协会的 Esperanto、 《山西日报》《山西教育》《太原日报》《太原新闻网》《太原晚报》《中国网山西》《中国报道》《生活晨报》《现代教育报》、黄河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均有报道。
如2012 年 5 月,《山西教育》第 5 期发表记者石磊的长篇文章《丰富教育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太原市柏杨树街小学世界语特色教学侧记》。
2014 年 11月 25 日,《现代教育报》刊登记者郗艳、聂玉宏采写的长篇通讯《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柏杨树街小学—世界语教学,让素质教育更精彩》。
2014 年 12月 22 日,《山西新闻网》刊登了记者赵立亭采写的长篇通讯《世界语教学带柏杨树街小学登上国际讲坛》。
2014 年 12月 24 日,《生活晨报》刊登记者武巧儿的整版报道《世界语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2018 年 12 月 5 日,太原教育电视台播出“柏杨情,世界眼”专题报道。
2018 年 12 月 17 日,黄河电视台晚间《黄河新闻》播出《太原柏杨树街小学:学习世界语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2019 年 9 月 12 日,记者张晓丽在《太原晚报》刊登消息,题为《太原市柏杨树街小学校长魏玉斌“世界语教学”获国际奖》。
侯:据我所知,你今年已经54岁了,离退休还有6年,如何保证柏杨树街小学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世界语课越办越好,形成一种常态,你考虑过吗?也就是说,培养接班人问题,你不觉得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吗?
魏:我在柏杨树街小学工作将近20年了。这些年来,我之所以能在小学语文教学(见《山西教育》2001第3期长篇报道《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世界语教学,以及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力于学校教师持之以恒的信赖,使我能长期安心守于一处,专心致志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新老更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从世界语进入学校的那天起,我就在思考如何使其在学校持续开展。因此,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抓两件事情,一是教师培养。我深知,教师是教育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江苏镇江市宝塔路小学,20多年来坚持世界语教学,就是因为有一位高水平的世界语者教师(史雪芹),而不是因为有一位懂世界语的校长。因而,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放在世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力图培养出几个有教育情怀、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世界语者。这一点,我们现在做到了,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师已经崭露头角,他们不仅在世界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卓越的才能,他们的语言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翻译的文学作品和世界语论文已经在国内外刊物、网站上发表,得到了世界语翻译家魏以达先生的赏识和肯定)。二是将世界语的文化特质深入人心,使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把学校显性文化建设融入世界语的元素,如标识(校徽、校歌)、校园建筑(碑廊、石雕)等;通过世界语活动等隐性文化建设,如世界语文化周、世界语对外交流等,将世界语的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融合,使其形成学校师生的感知和认同,凝聚成彰显在学校每个成员身上的精神品质和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及价值的精神内核。我们知道,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因此,在当前新时代教育改革形势下,我对世界语在柏杨树街小学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信心不只来自于以上的努力,还基于对课程改革和世界语教学的深入体悟和理解,世界语作为一门既关照现实、又放眼未来的优质课程,特别是它所伴随的平等友爱、实现世界和平和人类大家庭的思想与共产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相一致,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对学校德育工作更是一种促进和深化。任何一位有眼界、有心胸、有情怀、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不应该忽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退一步说,即便是有一天这里不开课了,但是山西世界语运动的根苗已经在“柏杨园”里生长了出来,他们会承担起播种者的责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因为Esperanto就是希望者的语言,我们对光明总是充满希望。
侯:据你所知,国内现在还有哪些学校现在开设世界语课?
魏:就中小学的情况而言,江苏有两所学校。一所是常州市东方小学,这所学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设世界语活动课,张常生是学校世界语教学的发起人。东方小学的世界语教学,促成了日本高槻和常州友好城市的缔结,演绎了一段城市外交的佳话;另一所是江苏镇江市的宝塔路小学,其世界语教学也有二十五六年的历史,由史雪芹老师在其任课,班级开展世界语教学活动,深受家长和学校认可。还有吉林省龙井市龙井中学,从 2012 起,在李永洙老师的申请下在初一年级开设世界语校本课程。去年全国中小学世界语教学研讨会上,李老师还交流了论文《我们的校本课程世界语》。近两年,湖南郴州,在当地世界语协会会长谢仁毅的努力下,也有几所学校开设世界语活动课程,如郴州九中(谢仁毅任该校副校长)、苏仙小学、郴州第 41 完小等。此外,还有天津的南开小学、北京的永泰小学等近几年里也开过世界语课。
没有世界语教学,就没有世界语推广。唯有将世界语教学引入基础教育改革,培植学习和应用世界语的土壤和根芽,我国的世界语运动才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世界语这门优质的课程资源才能大放异彩。我希望全国有更多的中小学一起来开设世界语课,一是形成规模效应,引起更多的教育部门和社会人士的关注,继续推动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二是相互交流经验,使这项工作更加成熟、更加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