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创新带来产业,产业推动经济。而创新自身的力量集聚,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环境,人才的教育架构,人才的应用场景,都是经济能否持续获取创新力的关键所在。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创业创新,必然要聚焦人才就业话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今年全国政协十大工作重点协商议题之一。从统计数据和调研情况看,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然而从长期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国内经济的因素和困难挑战将进一步增大增多,就业压力还将持续加大。”10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一席话,拉开了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有事漫商量”小型双周座谈会的序幕。
本次小型双周座谈会以“稳就业促双创聚人才,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等与会嘉宾就“新经济新就业: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博弈’”、“新需求新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考核标准创新” 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尚福林表示,就业问题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就业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因此,一方面应做强经济,发挥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拉动作用,窗洞更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应增强劳动者的技能和竞争力,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配套保障体系建设,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谈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痛与思”时,贾楠表示,传统产业主要面临“资金的短缺”“人才难找”两大困难。对此,她认为,应大力宣传劳动者和工匠精神;对有研发能力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给予资金支持;传统产业也需加大自身对产品质量和品质的研发投入,加大对企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鼓励工人钻研技术等。
当前新的就业形态多元化就业方式明显增多,灵活就业非标准的劳动关系已成为就业的常态和趋势,建设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体系与制度已刻不容缓。
对此,肖钢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实施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营造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根据新就业的特点调整现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二要加大对民营中小型企业就业扶持力度;三要构建新型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统筹设计适应新型劳动关系的社保缴费办法,取消户籍限制;四是要完善劳动者技能培训体系。
围绕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博弈”话题,周延礼表示,要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搭建创业平台,扶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建立社会再就业的机构,各类群体在培训机构方面的建设要按照市场需求,以适应新时代的用工要求;要抓紧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注意做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各类下岗就业人员的分类就业问题;做好产业规划,加强就业引导,优先解决就业结构性的矛盾;要进行教育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做好技术教育、各职业教育有关的教材编写;要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就就业市场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分析和研判就业市场的状况等。
莫天全则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替代人的趋势已经是现实,这一趋势是挡不住的。但技术的进步是国家振兴和崛起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应从心理上和实际操作层面上做好准备和应对。此外,还需从政策层面进行补贴,特别是一些特殊岗位,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科技正在创造机会,为新的就业变革铺平道路。在产业转型升级、人民消费需求提高的背景下,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创造了非常大的就业增量,提高了就业的质量。
以共享经济为例,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而为共享经济提供服务的人数为 75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 77586万人的9.7%,比上年增加约500万人,同比增长7.1%。平台员工数为598万人,同比增长7.5%。
“互联网+出行的渗透无差别地为用户日常生活带来改变和深远影响,也给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韩美在会上说。
据韩美介绍,共享单车已成为激发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截至目前已带动智能锁制造企业50%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两轮产业链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