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程曼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不断深入

发布时间:2019-10-22 14:50:32 来源: 今日中国

2019年10月18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这是该机构从2012年起,第六次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多次参与报告解读的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认为,从历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的结果来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浅表到深入、由宏观到微观,中国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海外受众接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也开始从了解发展到理解、信任与支持。

第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由“浅表”到“深入”。回顾整个调查过程可以发现, 2012年发布的首次调查报告主要集中在国家概况和整体形象方面,比较宏观。此后,把国家形象分解为一些具体要素,包括历史文化、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等。从2012年报告看,外界对中国的政治普遍缺乏了解,对中国的形象比较模糊。后几次调查内容在延续前几次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际责任、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构建等全球性的问题,更加详实立体呈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2012年调查报告图表)

(2018年调查报告图表)

在2018年的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可,“一带一路”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得到更多的关注。与上次调查结果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于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认知度有所提升,更多看到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带来的积极效果。

与此同时,中餐、中医药、武术、中国高铁等中国文化与科技元素继续成为国家形象的亮点。通过回顾就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浅表到深入、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由了解到理解、信任与支持。最初的几次调查结果显示,外界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对中国模式以及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也缺乏认同。经过这些年我们在各方面的切实努力,包括“一带一路”共建的推进以及信息传播方面的全面配合,外界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增加,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信任,并有了行动上的支持。

与上次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都有所提升,约五成海外受访者希望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的科技、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受访者基于对中国在科技、经济领域中成绩的肯定、信任而提出的新的期待。

第三,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由接受信息到接受理念。之前的调查显示,多数国际民众认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形象属性,并认为中国已成为当代世界大国;此外还有中国经济进步、社会稳定、山河秀美;中国青年人勤奋、有活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等。这与中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系。

2018年包括近几年的调查表明,国际社会在这些稳定性认知的基础上,在接受有关中国信息的基础上,开始接触、接受中国的理念。本次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由陌生、隔膜到“民心相通”。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由浅表到逐渐深入,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也由陌生、隔膜到进入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民心层面。

2014年的调查有一个列项表明,有的国家的受访者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持正面态度,但是在是否愿意与中国人交往的列项中,排名却很低,这显然是一种官热民冷的状态。这种状态近年逐渐有所好转。20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通过与中国相关渠道了解中国的人数有所增长,例如使用中国产品、听了解中国的人讲述中国信息、与中国人交往、接触中国在本国推出的新媒体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