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天皇即位大典中的中国文化要素

发布时间:2019-10-25 10:52:15 推广来源: 人民中国

10月22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的即位庆典“即位礼正殿之仪”,在东京皇居正殿中央规格最高的“松之间”举行,正式向海内外宣告新天皇即位,并接受世界各地来宾的祝贺。今年4月30日明仁天皇退位,5月1日新天皇德仁即位,皇位实现顺利交替,日本从平成时代迈入令和时代。

新天皇的登基大典

按照日本现行法律和皇室传统,天皇即位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典活动。相关仪式有30多项,持续近一年,总预算费用高达160亿日元(约10.5亿人民币)。

“剑玺等承继之仪”

5月1日举行的首个仪式“剑玺等承继之仪”上,德仁天皇继承了象征皇室权力的天丛云剑与八尺琼勾玉,以及御玺(天皇印)和国玺(日本印)。而此次举行的“即位礼正殿之仪”,则是天皇即位系列仪式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简而言之,“剑玺等承继之仪”是皇位的继承仪式,“即位礼正殿之仪”是昭告天下的登基大典。

“即位礼正殿之仪”

此次仪式举行的场所“松之间”位于皇居正殿中央,两旁分别为“梅之间”与“竹之间”。松之间面积约为370平方米,高8米左右,是举行内阁总理大臣和最高法院法官任命仪式、接受新上任外国使节国书和授勋等重要仪式中规格最高的场所。

“即位礼正殿之仪”举行时,中庭设有众多幡旗。其中绣有“万岁”二字的幡旗,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书。殿内放置象征天皇宝座的“高御座”和象征贵人之位的“御帐台”。“高御座”台上放有天皇在“剑玺等承继之仪”时继承的剑、勾玉,御玺和国玺。天皇头戴立缨御冠、身着黄栌染冬御袍,皇后梳“大垂发”、身穿十二单朝服,分别站立在高御座和御帐台内。

安倍晋三所书的“万岁幡”

当中庭的“钲”响起时,全体观礼代表起立。侍从和女官分别打开高御座和御账台的帷幕,鼓声响起后所有人员向天皇行礼。天皇在高御座前宣读诏书,安倍首相向德仁天皇宣读表示贺意的“寿词”,并带头三呼万岁。最后,侍从和女官落下高御座和御账台的帷幕。整个仪式大约持续30分钟。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带头三呼万岁

再现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

德仁天皇即位是现行日本国宪法下的第二次皇位更迭,基本沿袭1989年从昭和到平成的典礼仪式。有所不同的是,明仁天皇是在裕仁天皇1989年驾崩1年零10个月后才举行即位典礼,德仁天皇则是在明仁天皇生前退位情况下即位,并且在5个月之后就举行即位大典。

从仪式现场的布置,到德仁天皇、雅子皇后,和其他皇室成员以及宫廷职员的装束来看,有人称此仪式忠实再现了日本平安时代绘卷中的场景。

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是在大量吸收并消化了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大陆文化后兴起的。而且,在平安初期的百年间,日本继续推行经济文化交流政策,804年和838年先后派出遣唐使船。如空海、最澄等人都在返回日本后积极地传播中国文化。可以说,平安时代是中国文化要素不断丰富的时期。

以此次雅子皇后穿着的十二单衣为例,它也被称作“五衣唐衣裳”,是始于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朝服,由帛御服、御五衣、御唐衣、御裳、御小袿和御长袴组成。“御唐衣”“唐衣裳”等称呼,正是中国文化要素融入日本贵族文化的表现,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成果的展示。

新天皇德仁在即位诏书中表示:“衷心希望为国际社会的友好和平与人类的福祉繁荣作贡献。”天皇是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是国民的情感纽带,真诚地期待令和天皇在增进中日两国国民感情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熊淑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