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侧贸易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产业结构升级,以经济“质”“量”双飞跃实现从 “中国制造”的“卖世界”到“中国创造”的“买世界”。
作者:关照宇
关照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崔悦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
始于1957年的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62年间,广交会已成功举办125届,吸引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万家企业和20万余名采购商,累计出口成交约1383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比重峰值超过50%,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桥梁。
62年间,广交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量与结构上看,第125届广交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采购商到会195454人,同比下降3.88%;但是到会采购商自2005年起稳定保持超过2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晋采购商占比首次超过四成。“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欧亚大陆贸易畅通成效显著,亚洲、欧洲采购商分居广交会采购商数量冠亚军;从质量与效益上看,采购商的专业化水平与发展潜力稳步提升。在2019年世界零售商250强企业中有101家到会。作为世界10强的沃尔玛、好市多、施瓦茨、亚马逊、阿尔迪等行业领军及跨国采购企业获得重点关注。
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广交会的出口成交额是反映外贸形势的风向标。自2018年秋第124届广交会开始,美国与会采购商同比持续下降。受中美贸易摩擦、国际经济秩序动荡、新兴国家竞争分流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前8个月进口总体趋势放缓,出口下行压力提升。单边主义、关税壁垒、汇率波动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让采购商趋于谨慎。此外,自“贸易战”后,国内企业“抢出口”现象也透支了今年的部分需求。
从广交会参展商来看,其变化也非常显著。广交会为参展企业搭建国际平台,将“中国制造”推广到全世界,并进一步助力其迈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近年来,广大参展企业积极推动设计、技术、产品、模式和服务创新,以新技术助力提质增效,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同时,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体现在供给侧大量低端产能出清,在提质保量、创新内生动力的前提下实现外贸稳中提质的目标,并以务实举措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广交会规定参展企业更新率为5%,侧面鞭策企业不断推广“自主品牌”,以技术研发、品牌培育促进自主品牌产品成为增加出口的动力。广交会另一个特点是以“商务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参展企业提供政策优惠。来自贫困地区的参展企业不仅能通过广交会拿下订单开拓新市场,并通过这一国际平台培养了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增强了其内生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外贸“朋友圈”的扩大,我国的国际市场结构也进行了多元拓展与目标转向:随着今年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逐步转向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每届约有8万名采购商与会,占与会总采购商人数比例的45%,并呈上升态势。这些国家已经构成了广交会最为庞大的参展队伍。
第126届广交会召开之际,中国将借此开放型国际贸易平台进一步推进“贸易强国”的目标:其“溢出效应”有望成为“新动能”,助力经济运行突破“S型平台期”,以需求侧贸易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产业结构升级,以经济“质”“量”双飞跃实现从 “中国制造”的“卖世界”到“中国创造”的“买世界”。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