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印尼青年高端论坛暨首届中国高校印尼语口语大赛在京闭幕。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教授、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周浩黎阁下及印尼科学院地区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赫尔米•弗阿迪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印尼科学院地区资源研究中心、中印尼高校智库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20余所智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致辞
闫国华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印尼语人才,开展印尼研究项目,近年来与中国及印尼各高校的合作更为中国印尼人文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届高校印尼语口语大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肖千为此次活动录制了寄语,他说,中印尼双边关系在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的坚强领导下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两国青年的交流、成长与交往引领着两国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希望高校把握历史机遇,为中印尼两国交往输送更多、更高素质的印尼语人才,也希望中印尼两国的青年加强交流、互学互鉴、通力合作,为中印尼双边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周浩黎致辞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周浩黎表示,青年是中印尼加强双边关系和加紧双友谊的重要力量,他们利用语言为双边的交往构建桥梁,语言的理解对于人民的交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是中印尼建立外交关系的70周年,这意味着两国的关系将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而两国青年将会不断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印尼科学院地区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赫尔米•弗阿迪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特别之处在于青年作为论坛的重要力量,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更是两国关系的未来。印尼的独立离不开《青年誓言》,青年是印尼政治变革的推动者,将为印尼的发展与建设持续助力。致辞的结尾,他希望论坛的举办为两国智库和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思考和帮助。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张玉安教授用丰富详实的数据为大家梳理了中国印尼语教学的历史脉络及发展现状,同时针对当下印尼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张教授还提到,印尼语专业的发展形势大好,我们应把握历史发展大好机遇,不断提高印尼语教学水平,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人民交流更加频繁。
印度尼西亚文化教育部语言发展建设司语言政策与语言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艾米•艾米丽娅教授介绍了对外印尼语项目在发展理念、推广路径、教学开展及相关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许利平研究员梳理了中印尼人文交流的背景、特点、前景以及中印尼青年当下的大好机遇。
参会嘉宾与师生合影
活动还设置了新型智库合作模式助力人文交流、丝路花语—中印尼青年高端论坛及中国高校印尼语教师专场论坛三个主题,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印尼科学院、印尼加查马达大学、日惹国立大学等智库、高校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参与各分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苏莹莹院长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此次中印尼青年高端论坛暨首届中国高校印尼语口语大赛展示了各高校印尼语的教学成果,也促进了印尼语专业学生之间的切磋。同时,该活动汇聚了中印尼智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印尼语专业教师和中印尼双边的青年才俊,促进了中印尼人文交流,为提高印尼语专业教学水平相互沟通互动建言献策,成果丰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