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亚洲构筑和平”的二十一世纪之路

发布时间:2019-11-20 15:48:24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的全会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筑波大学大学院名誉教授进藤荣一认为,中国能取得今日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他特为我刊撰稿解读了中国的发展之路。

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之下,中国巧妙地乘上第三次全球化的浪潮,构筑起一个“亚洲力量的世纪”。大英帝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全球化之下,使十九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世纪。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全球化之中,把二十世纪变为以其霸权构筑的“美国和平”的世纪。当今,“亚洲构筑和平”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并开始向着世界银行的角色转变。看来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心的世纪已在不久的将来。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一路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的主导?这正是因为尽管中国自身存在巨大的不利因素,但中国能够将其向积极方向转化。这源于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中国将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经济运营的先进性,以及外交政策上的和平发展性加以成功运用,并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革命背景下,因势利导,不断微调,使之进一步发展。

进藤荣一认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新中国背负着4个巨大的包袱开始了发展之路。

第一、中国拥有14亿人口,超过日本10倍和美国3倍。治理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谈何容易。

第二、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6倍,与美国同样地域广阔,这也成为治理的难点。

第三、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推进国家运营的难度。

第四、鸦片战争以来,经历近百年反帝国主义战争,如何抚平满目疮痍的民心,在荒废的国土上恢复和发展,实为难题。

为了克服这些巨大的困难,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在治理体制、经济运行和外交运营方面开创了其独有的特质,取得了发展的成功。

少数民族代表在两会上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有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首先,广泛吸取民意的“民主集中制”是治理体制的基本所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和34个省级行政区的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政议政,反映14亿人民多种多样的民意,这一制度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形成发展,并不断总结完善。此外,中国彻底摒除了巨大官僚体系中易造成既得利益集团拉帮结伙的隐患,巧妙地引入精英人才优中选优的竞争制度。

现在的浦东,二十余年前这里只有少数几栋高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次,“改革开放”体制是经济运行的根本之处。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在推进国内经济结构改革的同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产业发展由此改换上了国际经济贸易体制的快车道,并不失时机地站在了信息革命的潮头。

最后是推进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绝不采取通过武力的对外扩张主义。(中国)一边同周边国家以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和平合作关系,一边向发展滞后的前苏联加盟国和亚非发展中国家开发伸出援手,以推进增强共存、共赢关系使自身也得到发展。

由中企融资和承建的莫桑比克交通干线N6公路改扩建项目14日正式竣工通车。一带一路倡议在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以上三方面是是凝聚在习近平主席提倡的“一带一路”构想中的发展之路,也是实现“百年中国梦”,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

进藤荣一

筑波大学大学院名誉教授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