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全民社保体系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

发布时间:2019-11-28 14:55:35 推广来源:中国网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建立起覆盖全国人口的社保制度网络,使得全体国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陈建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四中全会对社保制度的表述,既是对我国历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验的有力总结,又明确提出了未来制度完善的基本方向。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从就业人员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到乡村的发展逻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启的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了对职工保障社会化要求,由此促动了覆盖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开始于1997年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规定企业职工缴费满十五年并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过改革之初仅覆盖了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职工。

1999年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职工纳入到制度覆盖范围内,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地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002年又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

尽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上覆盖到了城镇就业人员的绝大多数,但是实际的参保人员数与缴费比例,却没有相应提高。在增强对城镇居民社保制度覆盖的同时,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网络也开始加快建设步伐,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到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达到2.57亿人,大大超出预定目标。而2012年颁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7亿人,比2010年增加1亿人。到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了4.19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了9.43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使4936万贫困人员直接受益。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建立起覆盖全国人口的社保制度网络,使得全体国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成为新时代贯彻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最好注脚。

然而,覆盖全民大社会保障网络,要面临经济下行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社保基金积累可持续的前提条件。然而,进入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持续下行的压力,第三季度经济增长6%,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2%。经济下行预期叠加企业利润下滑,为社保缴费预期和基金收入累积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而人口结构持续老龄化,为社会保障增加了新的支出压力。

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最大来源的就业人口数据,已经显示出下滑的态势,全国就业人员从2016年的77603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77586万人。而全国0-14岁人口从2000年的29012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2271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也从22.89%下降到16.52%,少儿人口下降预示着未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进一步下降。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和可持续这两大关键词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

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方面需要更好地适应城乡人口的流动性,更加注重城乡制度统一和无缝对接,既要逐步做实适应流动性的个人账户,又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统筹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更好地保证公平性,缩小社会保障待遇的城乡差异,更好地保障低收入者和特殊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经济下行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基本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中央政府开始有序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2017年规定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2018年开始试点,2019年7月国务院决定全会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其中中央层面具备条件的企业于2019年底基本完成,地方层面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这为社保体系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撑,也充分体现了代际公平和国有企业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理念。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