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次重要会议把主题、主轴、主线相互贯通,目标一致、逻辑契合,制度建设是关键也是落脚点,改革是抓手更是行动方案。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适应新时代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大方向。
作者:胡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1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这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习近平总书记用“一脉相承”“环环相扣”“一以贯之”“接续推进”四个词非常形象地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内在逻辑关系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为什么将这两次会议联系起来阐述?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一揽子部署,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路线图和时间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制度建设做出总体谋划,确立了面向现代化的制度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可以看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上升为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更加突出了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可见,这两次重要会议在主题主线上是一脉相承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着力点是“改革”,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提出了336项重大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起着“四梁八柱”的重要作用,还明确提出了以问题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问题在哪里,改革就走向哪里。
十九届四中全会则是系统集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着力点是“制度”,是要坚持和巩固制度成果,完善和发展制度建设,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
这两次重要会议把主题、主轴、主线相互贯通,目标一致、逻辑契合,制度建设是关键也是落脚点,改革是抓手更是行动方案。这就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适应新时代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大方向,必须将全面深化改革不折不扣地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清楚明晰,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实实在在,关键就是要坚定改革的自觉,坚决突破改革进程中的各种思想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接续推进制度建设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改委会上强调,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排查梳理已经部署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要把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及时纳入工作日程,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如何做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与制度建设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阐释得十分清楚。
一是,改革的进程要注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标对表。制度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制度建设要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抓手,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一体推动、一体落实。要抓紧编制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成果形式,切实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
二是,要区分轻重缓急,顶层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这里分成了三个方向:对于改革已建立制度框架的,要对照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巩固完善,建立长效机制;对于正在探索的要狠抓攻坚克难,实现突破,做好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安排;对于有待谋划推出的,要大胆改革创新,及时研究制定方案。
三是,要在精准谋划、精准实施上下足功夫。改革也要强调精准和有的放矢。改革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推出、对制度建设有什么作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不同改革的特点性质,坚持出台方案、健全机制、推进落实一起抓。要确保改革到那里,制度建设就落到哪里,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推进改革不断深化。
四是,要坚决防止改革举措上的形式主义,不搞上下“一般粗”,不搞“一刀切”。落实改革方案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要让改革真正落地落细落实,让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制度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稳定预期。为此,各项改革措施要注重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要通过包括开展督察等方式在内的有效督促方式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运转。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