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胡钰: 成为“三好”企业,赢得全球声誉

发布时间:2019-12-03 15:33:52 来源:中国报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胡钰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清晰的,但作为现代国家,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还不够清晰,提升中国形象的青春度非常重要,中国企业无疑是现代中国最具生命力和展示力的主体,也是国家形象重要代言人,期待中国企业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形象,展现国家的形象,也能够展现未来人类的形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胡钰在2019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高峰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如是表示。

“‘更高水平开放’需要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企业,其核心有两方面,大而强和大而美。中国企业已经足够大,但是不够强和美,强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美的核心是传播能力。在这两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大欠缺。”胡钰分析说,“比如,全球最受赞誉公司榜单上很多年都没有中国企业。”

胡钰指出,要树立好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变革,要从三个认识纬度进行调整。

第一个维度是全球维度,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企业日益成为世界市场有力竞争者,合规经营、社区融入、跨文化沟通等以往不够重视的领域现在成为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化时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维度。建设社会企业在全球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趋势,企业的目标不仅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作为重要目标。

第三个维度是传播维度,企业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要创造精神财富。物质发达并不带来精神认同,“从中国与世界关系上看,中国已经大踏步走进世界,但是世界并没有完全走进中国。”胡钰说。

胡钰在近年的海外调研中对此有深刻认识,他举了一个海外教育的例子,“在海外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里,有韩国文化俱乐部、日本文化俱乐部,但就是没有中国文化俱乐部,原来还以为是中国留学生人数比较少,最后发现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日本留学生和韩国留学生,这反映中国文化还没有‘走进去’,走近不同国家的青年人。”

胡钰认为,在新全球化条件下,传播良好企业形象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的需要。

“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还存在明显的两个不匹配,一方面美誉度和贡献度不匹配。一方面是软实力和硬实力不匹配。”胡钰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在肯尼亚调研时发现,中国企业在当地修路、修桥很多,但当地人认为日本企业做的更好,为什么?我们修的过程中,总体以工程、以项目作为核心关注点,但是外国企业每修一段路跟社区做一次沟通,跟媒体有一次见面,会持续进行沟通,自然也就带来不同的效果。 中国企业为世界提供优秀产品和服务,成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这些所作所为没有很好传播开来。所有舆论场不可能是真空,自己不说别人就会说,清晰声音没有,模糊声音就会有,正面声音没有,负面声音就会有。”

在调研时,胡钰发现有一些中国大企业每年花数亿资金做公益项目,但为项目做的传播经费只有不到1%,在他看来,对于企业来讲,不能“好事不留名””,传播好人好事一样给社会创造财富,更加宝贵而深远精神财富。

在全球视野下研究中国企业形象,大而不美问题依然突出,怎样才能根本解决这一难题,胡钰归纳为“三好”:中国企业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深度持续参与全球化进程,不但要有好业绩,还要有好行为,更要有好声音。好业绩、好行为、好声音,成为“三好”企业才能为中国企业赢得全球声誉。

“”中国企业要传播中国形象,这一形象要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同时符合人类共同精神追求和利益诉求,换言之要找到有世界意义和中国特色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突出体现是人文精神。”胡钰进一步解释说,“中国企业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其重要力量,为此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要向世界传递中国产品,也要传播中国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思辨性、整体性是中国企业形象塑造的宝贵文化土壤,发掘并弘扬这一文化基因,可以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更具感染力的形象。”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