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如何把中医药“宝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发布时间:2019-12-13 15:48:55 来源:中国报道

记者 张利娟

2015年12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演讲中说,这是中医给世界的礼物。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发明,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进入新时代,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医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值得我们探究。

“治未病”是中医药具有的独特价值

中医药学肇源远古,奠基秦汉,是中华民族实践经验和智慧创造的结晶,其中蕴藏着很多可贵理论和治疗方法,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具体到临床对疾病的防治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秦倩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治未病。注意生活饮食起居、精神情志方面的保养,防病于未发之先;重视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二是在治疗上要求明标本、辨逆从、识同异、握分寸,在立法、制方、投药上权轻重、无太过、无不及。其三是合治养。对于疾病治疗,重视治疗与调养密切结合。

“中医药这些特有理论和方法,彰显了中医药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以及病后康复方面的独特优势。”秦倩说。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宋欣阳表示,“治未病”是中医具有的独特价值,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等含义,对于缓解上班族出现的亚健康、人口老龄化出现的一系列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治未病给出缓解或解决方案,对提升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品质都有着重要作用。

人类生命奥妙无穷,“从来此事最难知”。现代医学到目前对生命还有很多无法了解或难以解释之处,中医学在这方面通过历代医家的经验观察占有了大量资料发现,人体除了现代解剖学上所载的各系统之外,还存在许多规律性现象和多种联系途径。这种动态、整体、辨证的治法,无论古今,在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中都发挥了独特作用。

如何让千年老方焕发新的活力?

“中医薪火不传,我们就是一代‘完人’了,‘完蛋’的人。” 被追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的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这样自嘲。邓老的尴尬,折射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困惑。

“中医不姓‘中’的问题突出,有些中医不会把脉,甚至按照西医的思维看病⋯⋯”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所长李宗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不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就是阻碍其发展。当前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健全、医保政策未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特点、药材质量退化、医生鱼龙混杂等问题都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了当前我国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破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困惑,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千年老方焕发新的活力?

秦倩认为,我国医学界现存的中医学和西医学,两种医学互有短长。就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来说,西医学是借助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完善的。中医学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在吸收现代科技知识方面,较西医见绌,中医应补上这一课,与现代科学基础相结合推陈出新。中医应该科学化,但不能西医化。

“首先,要在遵循中医药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临床、科研、服务模式等可以学习国外好的经验;其次,各学科要融合发展,在不断吸收历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比如CT是现代科学的东西,中医可以借助它进行监测,与中医症候进行关键分析,这样中医药发展就会越来越精准。”李宗友说,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回归绿色,迈上无公害的正道。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真正实现“一碗水端平”,激发中医从业者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

宋欣阳则认为,中药产企业要大力加强中药研发投入,提升新药研究开发的现代化水平,打造出一批可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产品;中药标准的制定应当以强化产品导向性为标准赋能,通过市场导向赋予行业标准生命力,中药产业必须积极加强在海外的专利申请建设;对中药企业“多、小、散”的现状,应当倡导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强。

中医药多元价值不容忽视

事实上,中医药除了作为一种医疗实践,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我们应该看到中医药的多元价值。除了独特的医疗价值外,中医药在科技、经济、环境、文化等领域都有独到的价值。在医疗科研领域,最近几年高影响因子的国际论文越来越多,形成了医药研究的热点。在环境方面,像甘草、肉苁蓉等中药可以在有效改善荒漠化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为全球的荒漠化治理提供了‘药方’。” 宋欣阳说。

除了医疗价值、文化价值,李宗友认为中医药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凸显。中医药具有贯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全产业链”特性,从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农业、以中药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到以医疗养生保健为核心的服务业,全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叠加至所在领域都有可能激活原有格局,产生新型业态,产生增量乘数效应,同时带有摆脱贫困、改善生态等社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激活经济全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如今,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对外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的推进,中医药的医疗服务已经为沿线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纽带。中医药产业的‘走出去’,使中医药参与的扶贫减贫项目,能够复制到海外,可以带动沿线国家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实体机构也能够为中国大量的海外派遣人员提供母语化、高品质、必要的医疗保障。”宋欣阳分析道。

(《中国报道》2019年12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