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战疫”当前,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煽动歧视

发布时间:2020-02-04 22:08:01 推广来源:北京周报网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正在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举全国之力对抗疫情。国际社会也对中国抗击疫情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然而,就在此时,德国《明镜》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图片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图片上赫然写着“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制造 当全球化成为致命危险”。背景人物全副武装,配上醒目的红色边框和黄色字体,引发中外读者的批评和不满。

试问,我们是否也该把这种“新冠种族主义”称为“德国制造”?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看到,作为武汉的友好城市,杜伊斯堡市向武汉捐赠了16万只医用手套和5.18万只医用口罩;德国病毒专家罗尔夫·希尔根费尔德教授携冠状病毒抑制剂来到中国;远在德国北威州的伯乐文理中学师生用中文合唱《让世界充满爱》的视频,为武汉加油;德国球星穆勒、诺伊尔也纷纷录制视频,表达对武汉的关切与祝福……更因为我们知道,不应该因为一份杂志的煽动性报道,而给整个国家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

作为德国“第一大”新闻周刊,《明镜》周刊却在中国内外举全力抗击新冠病毒时为这一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贴上“中国制造” 的标签,利用封面图片制造恐慌,哗众取宠。

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德国读者对辱华封面并不买账。大多数人对此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反对这种有失客观、有失水准、种族主义的做法。

然而,无法忽视的事实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德国针对中国公民的侮辱、歧视乃至暴力言行相继发生。1月31日,一名中国女性在柏林受到殴打,袭击者对着她喊出“中国病毒”等侮辱性词汇,警方将这一罪行定性为“仇外”;更有大批海外华人面对歧视压力不得不发起“我不是病毒”的抗议活动。试问,《明镜》周刊的煽动性封面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暴行?

从非典、季节性流感、中东呼吸症到埃博拉,流行病从来都是世界性难题,人类与流行病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健康卫生问题已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这是一个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这是一个需要团结,而不是羞辱的时刻。”

全球传播时代,作为权威媒体,更应本着公正客观的精神,坚守国际社会责任,停止歧视性信息与煽动性言论的传播,切勿为了博取眼球,丧失了媒体最基本的底线。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