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最“红”逆行者,筑牢防疫第一战线

--南京市溧水平安志愿者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2-07 18:09:2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疫”中,溧水区平安志愿者协会按照南京市平安志愿者联合会和溧水区委政法委统一部署,全面动员,全面发声,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的力量。营造了“群防群治,全员参与,阻击疫情,众志成城”的良好氛围。

正月初一开始,区平安志愿者协会在“平安溧水”等工作群每日组织发动全区广大平安志愿者积极参与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将疫情防控的群防群治工作落在实处。截止2月6日,共累计发动平安志愿者6万余人次参与全区112个村(社区)(其中永阳街道61个自然村,193个集镇居民小区,230个卡口,2895个人员密集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发扬平安志愿者奉献、友爱、团结、进步的精神,与网格员并肩战斗,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合力,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卡口站岗执勤、重点人员排查和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隔离、秩序维护、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为疫情防控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期间,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2019年度南京市平安志愿者品牌组织“庆丰大姐”每天在社区的统一安排下,在各小区内进行楼道消毒,向小区居民发放一封信,还利用小喇叭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已成为社区疫情防控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维护庆丰路社区的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发区机场路社区的平安志愿者薛春花从大年三十就开始深入社区的门面、农贸市场、小区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白天、夜间卡口值班都有她的身影;社区保洁、消毒也有她的身影……年过五十的她,连续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三线作战”,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未听见她的一声苦、一声累。夜间巡查队伍路过她的卡口时,看到她正对车主劝说,殊不知这已经是她连续工作的第九天了,当她回过头来,迎着风,眼睛已经布满红血丝,眼角有些泪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机场路社区的平安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只有人人站出来,共同抗击疫情,才会取得胜利,我做的这些都算不得什么。”薛春花说道。

石湫街道桑园蒲村的平安志愿者武华兰考虑到防疫工作紧急且繁重,她主动回家要求儿子武孝文加入到桑园蒲村志愿者的队伍,“上阵母子兵”,他们守卫着桑园蒲村的重要卡口,这一刻既是亲密的母子,又是默契的搭档!前方来车,一个做好询问工作,另一个准确登记,面对个别群众的无理取闹,给予耐心解释并温和劝退,他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逆行而上默默守护着这一方的平安。武华兰的老公武军作为一名环卫工,虽不能与老婆孩子同时坚守在一线,却也在后方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洪蓝街道姜家村70多岁的平安志愿者赵上金呼吁带动身边亲朋好友不参与任何聚餐及聚会活动,不间断开展走访入户,派发疫情宣传单页1000余份,排查武汉回溧人员5名,常到人员聚集场所劝离聚集人员离场,其余时间都在路口值守排查。他说:“在大是大非面前,党员要起到党员的作用,要有奉献精神,不能一天到晚混日子,不然就没必要入党了。”简短的话语体现了一名优秀平安志愿者和党员的高尚情操,也温暖了姜家村全体村民。

白马镇曹家桥社区平安志愿者胡云辉,大年初一,顾不上跟妻子商量,也顾不上到丈母娘家拜年,直接来到了社区,第一时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走村入户摸排,共发现曹家桥社区有经过武汉返乡村民8人,其中2人居住在溧水城居住,其余6人均在家隔离。每日胡云辉都与社区医生一起到隔离人员家中测量体温,询问其身体状况,为他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胡云辉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义务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装上扩音喇叭,挨村挨户走访宣讲,提升村民的防预意识。

和凤镇骆山村平安志愿者张卫星,第一时间摸排出山南村有一户从湖北回来的一家三口,并将名单进行上报。自上报后张卫星耐心叮嘱其居家隔离注意事项,每天定点定时为其送物资并做好体温的跟踪巡查,坚持对相关人员相关情况做到实时动态追踪。即使连续的工作已经让其声音沙哑,他也顾不上喝一口水润下,忙时顾不上吃东西,一心扑在工作上,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每天不停的行走,多天工作下来引发了他的腿疾,但他仍然不退缩依然坚守岗位。为了更好的给村里夜班值班人员提供保障,张卫星率先给村里捐赠价值约2万余元的50件毛呢保暖外套, 张卫星表示病毒无情,人有情,以小爱汇大爱,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是一批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胳膊套红袖章的普通人。疫情无情,人有情,平安志愿者们用自身的行动感动了无数的溧水百姓,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动中。正是有了像方胜、段兰珍、“庆丰大姐”等这样为社区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的加入,让这场防疫工作落实地更细、更扎实。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他们“发散”着他们的光和热,或冲锋在前,或留在后方支援,用责任和担当捍卫着溧水居民的健康,当之无愧的成为最“红”的逆行者。 (通讯员 肖伟)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