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多少人舍生忘死拼搏在一线,却也有骗子愈加活跃,疫情期间他们借口罩名义实施了多种交易诈骗,而口罩骗局之外,一些骗子盯准了宅家隔离、居家办公的你我他,利用网络多套路诈骗,非常时期我们还要擦亮双眼,积极防范。
一、线上网课、学习打卡群骗局
在家带娃的家长们面对持续的疫情确实闹心,开学又推迟,何时可复工?居家的孩子如何管教?纷纷给孩子报名线上网课;许多人趁此疫情防控期间也选择自我充电,忙于在各个学习群、在线培训班打卡。但近期就有人以开展线上教学的名义,冒充学校教师收取各种费用,致部分家长受骗;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内组建学习群,在群内授课、学习打卡,而报名者在支付千元网课费用后发现学习群解散,群主失联。
二、社交朋友圈的防护物资诈骗
通过媒体的大量宣传,人们对于疫情防控的医疗知识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宅在家中更关注如何防护,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护物品每天都要使用,必须购买。最近多发的口罩骗局中,骗子正利用人们急于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的心理,在社交朋友圈发布有正规渠道可出售相关物资的虚假信息,骗取了大量购买人的定金、预付款。
三、网上寻兼职陷入传销陷阱
疫情影响下,多数地区仍未全面复工,餐饮、旅游、酒店等等需要线下消费的行业经营惨淡,很多企业生存艰难,更有从事这些行业的员工可能面临失业。骗子则抓住了居家隔离人员的焦虑心理,从中嗅出了“商机”,有人打着网络时代居家创业致富的旗号,以“公益慈善”、“政府项目”、“投资理财”等等为名进行网络传销,诱骗参与者缴纳会费并发展会员以取得高息回报,正缓解了居家无收入人员的焦虑。但这种传销活动的资金链难以长期维系,一旦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四、线上购物支付、退款骗局
“宅家”的一些人大量精力用在线上购物,感叹终于可以精挑细选买买买,殊不知利用了疫情,骗子又有了新借口。近日有不法人员冒充商家客服、快递客服等,编造疫情期间企业复工推迟、快递滞留的理由,以无法发货、延迟发货,退款名义向买方发送钓鱼网络链接、索要买方手机验证码,买方进行转账操作后才发现款货两无。
五、捐款诈骗
当下我们实时关注新冠疫情的最新进展,为白衣天使、公安战士们无限感动,也想贡献绵薄之力捐款捐物资。但正遇有诈骗分子冒充各社会团体的名义,向不特定人发送虚假捐款的信息,通过建立微信群、仿照公益慈善平台制作钓鱼网站等,公布假冒募捐账号进行敛财。
检察官提示:
1.线上报班报课程要细致考察学习平台是否正规、确认真实性,家长遇事可与其他家长进行沟通咨询相关情况,助于分辨真伪。
2.购买医疗防护物品应上正规平台或到正规药店,对线上个人交易,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信息,绝不轻易转账汇款。
3. 消费者进行线上投资时,要理性选择合法渠道,仔细查询其登记注册、经营资质等基本信息,认真分析判断所谓高额回报是否符合正常经营规律。一旦发现传销违法活动线索,可积极向工商部门、公安机关反映。
4. 网上购物应谨慎选择商品款项的支付方式,优先选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收货后再确认付款。
5. 盼疫情早日结束,如果捐物献爱心,应通过正规的官方捐赠渠道,仔细核验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机构的真实身份。
(作者: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杨丹、隋丹)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