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突然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1.00-1.25%,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也下调50个基点至1.1%。此举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2月1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刚刚表示过美国经济良好,并暗示会保持当前利率不变。而突然的货币政策转向不仅在时间上提前了,力度之大也超出了预期,甚至给投资者以“用力过猛”的感觉,更加让市场无所适从。当日美国三大股指悉数大跌收场,随后几日宽幅震荡,画出了一道完美的正弦曲线,投资者对未来看法分歧明显加大。
在投资者心里,美联储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存在,那气定神闲的气质、模棱两可的话语甚至是嘴角上扬的微笑,都被市场放大检视,并引导者市场的起伏波动。但是这一次,美联储明显有点慌了,其传达的信息不清,甚至混乱,终于让市场也跟着一团糟。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焦急的表情看,这明显不是美联储想要达到的结果。
是一顿操作猛如虎?还是子弹打完了?
这种苗头早在近几年美联储的政策中就可以看出来。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资产价格大跌,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下降,流动性急剧萎缩,于是美联储开启了“直升机撒钱”策略,在起初阶段,将利率迅速降至零的水平,接着又推出了四轮QE以及两次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量化宽松规模累计超过3.5万亿,美联储通过主动购买大量金融资产的方式,来稳定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其资产负债表也扩张了4倍至4.5万亿。
在大规模量化宽松的同时,负面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前期大量的资金被"诱导"进入了房地产、股市等市场,这引起了市场人士的警觉,缩表开始提上日程。不过宽松容易紧缩难,直到2015年12月才宣布结束量化宽松,进入加息阶段。
不过这轮加息有点虎头蛇尾的味道,比如2019年初投资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在2018年第四次加息的基础上,2019年会再加息2-3次,但实际上美联储却突然180度回头,全年连续3次降息,将利率调回到1.5%至1.75%的水平。在当年下半年更是宣布,自10月中旬起,美联储每月购买600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债,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来大量增发美元。
△ 3月3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 郭克摄)
简单回顾其过去的政策,主要是想说明美联储最近一系列操作的难度在加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沉痛教训的同时,也带来了经验,那就是在危机发生前要果断出台重大政策,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避免其扩散。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年处置金融危机时曾说过:“当所有人都看见你抱着火箭筒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分歧、争论和阻力会自动消失,你甚至连小手枪都不用掏出来了。”他这句话恰恰说明了美联储在应对危机时的重要性。
不过,在本次降息后,更多的投资者难免会产生疑问,在一直宣称美国经济表现较好的情况下,美联储如此大动作降息,假如未来世界经济或者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美联储还能不能掏出火箭筒?让人担心的是,不仅没有了火箭筒,是不是连小手枪、子弹都没有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几天美股的表现已经有所体现。从表面上来看,这次美联储大幅降息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对其股市的冲击。上周美股刚刚经历了5连跌,道琼斯指数跌幅超过12%。从时间上来看,这次大跌跟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有密切关系。比如,2月12日,日本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经历一次爆发式增长,从原来不到100人迅速增加到200多人,此后美国股市开始震荡整理。在韩国和意大利的感染人数都开始急剧增加后,美股开始更加剧烈的暴跌。美联储突然大幅降息无疑是想缓解投资者的焦虑情绪,对冲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
△ 3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联储大楼。(新华社记者 刘杰摄)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来自于美国经济发展乏力的恐惧。最近几年除了少数国家外,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之中,美国虽然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良好,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其股市的高涨。
道琼斯指数在2009年3月9日创下低点6440.08后,便开始了一路上扬,直至在2020年2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29568.57点。在近11年过程中,美国三大股指涨幅分别达到359%、677%、409%。对比其它西方国家,按从金融危机期间最低点到最近一年内高点计算,日经指数、德国DAX300、英国富时100以及法国CAC4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213%、244%、99%、121%。
美股的巨大涨幅自然与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此时美国还有一位天天看大盘的总统,每当股市下跌的时候,特朗普总是比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更加着急,股市上涨已经成了美国的政治正确标志。或者这是美联储在宽松时毫不犹豫、紧缩时扭扭捏捏的重要原因。
疫情风险升高考验美国金融体系
不过,这次美联储似乎缺失了其关键时刻定能扭转乾坤的信心。甚至有心理学家在分析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下意识动作,比如在宣读政策时会不断扶眼镜框以及用眼光扫会场,认为其内心是不自信的,这自然是难以让心信服的。
不过,如果详细分析美国股市的上涨逻辑,就会发现其增长主要由美国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所带动,也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FAAMG(脸书、亚马逊、苹果、微软和谷歌)。以苹果为例,在2009年以来,市值涨幅接近30倍,微软的涨幅也超过了10倍,这几家公司的涨幅合计贡献了整个美国股市涨幅的47%。可以说,科技股是美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
但是这些科技公司业绩增长已经面临天花板,增长速度不断下降。比如,2019年苹果的股价增长超过100%,但是其主营收入与前一年相比仅有2%左右的涨幅。其实,科技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回购,而不是其业绩。比如在2018年第一、二季度,苹果公司就分别出资228亿美元、200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这种回购游戏是以货币宽松为前提的,不可能持续进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突发的疫情让更多投资者相信,美国上市公司业绩将持续平淡甚至会恶化,显然将对当前的高股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从美国政府来看,也是问题多多。当前美国政府时时刻刻需要借钱,所谓的债务上限早已不复存在。2019年,美国联邦债务增加了1.23万亿美元,但是同期美国名义GDP只增加了8490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务总量与GDP之间的比率升至108%。
相对比的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夕,2006年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为63%。根据彼得·彼得森基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美国政府的净利息成本到2030年将从今年的3820亿美元增至8190亿美元,利息负担将更加严重。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美国政府要控制对疑似病人的检查,更不用提像中国这样全部免费检查了,毕竟检查费也不是很小的数目。
△ 一名妇女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购买了N95口罩后走出药店。
于是,美联储似乎真的有点慌了,它还要担心疫情这个“借口”会不会变成实锤。从美国自身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来看,存在诸多信息不透明和隐患,虽然目前公布的感染人数只有200多例,但是死亡病例已经达到14人。并且在日本、韩国和意大利先后爆发后,美国仍然对这些国家保持完全开放的航线和通道,并没有禁止人员往来。可以推测其实际感染人数将会大于公布的数字。信息不透明会加剧甚至放大人们的恐慌情绪,如果美国不改善当前处理疫情的方法,对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埋下了一颗可能随时爆发的雷。不知道届时美联储还会有什么对策。
最后要说的是,这次降息难以对中国带来大的影响,中国央行没有必要在现在这个时候跟进。中国当前的重点仍然是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完善货币发行机制,让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灵敏和迅速。
当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让中国也无法置身事外,不过在目前,静观国外政策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保持定力和耐心,关键时候再决定下一步的政策,无疑是明智的。
文 / 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
编辑 / 白石
图片 / 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