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新冠疫情防控下一步:病毒与公共卫生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18 15:29:38 推广来源:人民画报

文/欧乐•德林(Ole Döring)

病毒正在全球蔓延。新冠病毒不但侵蚀我们的身体,也在毒害我们的思想。对于那些思维方式还停留在20世纪的人来说,错误思想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会蚕食他们的理智,干扰他们对负责任的健康行为的认知。国家治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奏效,但世卫组织指出,中国等极少数国家却加快学习并迅速调整自身政策以应对此次疫情。病毒削弱我们的身体,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和思考方式,而在虚拟网络世界,抗疫的最前线已经演变成为文化攻讦。

一种“情绪恐慌病毒”正在蔓延,对于疫情爆发原因的荒唐猜忌,对于官方机构的无端指责,以及各种草率、错误的猜测都影响了社会稳定,延误了必要措施的执行。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存在不确定性,我们的社会干预系统,包括学校、政府,都可以指明方向,提供确定性。然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很大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应尽的责任。

几乎没有任何事物像病毒一样狡猾、强大且不可控,这就需要各国携手应对。除了全世界团结一致与平等合作,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应该从过往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并作出变革,因为也许下一次疫情爆发已然正在逼近。

公众应该更多关注负责任的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比如官方机构、专家和权威人士,这样会大大提高世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和冲突的能力。新冠病毒肺炎的英文名称为“COVID-19”,这个命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避免了引发不理性的反应。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明确警告,防止由疫情引发的各种煽动性行为、歧视以及谣言。这个命名不带有任何批评和政治化色彩,没有任何国别的指向性,而只是呼吁大家采取应对行动。比起内讧,我们更应该整合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力量和生物研发能力,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

世卫组织强调,涉及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问题是“信息病毒”,即信息尚未完善,便被过早泄露或者对信息断章取义。当代通讯科技让信息实现了最广泛的传播,但是也模糊了专家、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边界,信息更难核实真伪。个人如果行为方式不健康,让本能取代理智,那么生理反应就会在机体里起主导作用,从而影响其他人。当我们面对超载的信息,恐慌就会让我们无力做正确的事。

其实对于病毒本身的研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全球的医疗团队和专家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个个体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听从专家意见,注意个人卫生和营养摄入。但我们是否能够防范和治愈由疫情引发的社会和道德层面的“疾病”,以防它们给世界和平和安定带来比病毒本身更为严重的威胁。在一个全球协作分工的世界,我们需要用科学和理性滋养心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具备新的协同预防理念,以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能只依赖官方或者科技来进行防控,在现代社会,全球公共健康需要进一步跨领域协作,帮助公民成为负责任的个体而非被动的患者。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现在的状况呢?我们将社会分为富人和穷人、男人和女人、健康群体和患病群体等。在疫情期间,这些经常被一些医用名词所混淆或者替代,但其实在此时,用通俗的语言传递实用理性的信息更重要。例如,在描述新冠病毒肺炎病死率的时候,会涉及性别的分布,但需强调的是,大部分男性死亡患者都吸烟。性别无法选择,但是抽烟与否可以选择。正确的信息传递,会让人们知道生活方式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在重大疫情期间,公布类似的信息,如比起性别和种族因素,吸烟(影响呼吸系统)和嗜糖(可以引发糖尿病)的患者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更高,更能起到警醒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改变认知远非小事。生物学研究可以减少人类生病的几率,然而人类社会与病毒的世界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无法通过显微镜来建立社会规范。如果每个人还都无法搞清楚个人的行为与抗击疫情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社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那么健康的价值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抽象的。当我们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比如建议优化健康行为和改变生活习惯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用比较模糊的字眼。而对改善社会和个人健康提出的建议也避免刺激的警示,诸如使用以下行文:要避免不必要或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我们需要不断成长为行为得体的公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遵从专业意见,而非盲从。

对于疫情防控,健康素养和负责的公民观念尤其重要,因为理性的行为需要情境感知。面对不明风险和不确定的前景,教育可以指引方向。以卫生名义采取的行为有可能毫无用处,甚至对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大量囤积口罩和消毒液会造成相应物资的短缺,并引发公众对卫生基础设施的不信任。而合理调配资源,物尽其用才是负责任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适当顾及他人的利益,放弃这些物品带来的心理上的安全感。

顺从意味着根据本能行事,但遵守代表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一个公民,我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是正确的,即使这不会马上让我受益。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并非显而易见,同样,从听从命令到独立地做正确的事,这种转变的益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通过沟通、教育和激励可以推动尽职尽责的行为而非单纯的恐慌。

当下所采取的措施都是紧急应对疫情的方法,我们必须争取时间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时间研发疫苗、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和政府治理水平。毋庸置疑,时间非常宝贵。与其等着被解救,个人应该在抗击疫情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样的行动虽然不起眼,但有持续性。当我们努力了解病毒是如何让强壮的人变得虚弱,进而杀死体弱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多做一点,让自己可以更好地抵抗病毒。我们需关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病毒是投机分子,受科学的监控,但是人类是自由的,可以做出理智和负责任的选择。理智不受科学或病毒的控制,与其坐等疫情过去,不如从自身做起,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病毒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影响外,我们还面临一些宏观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贫困和不平等。为了人类更好的未来,联合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海洋科学和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计划,这将影响各个行业。烟草和石油化工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遗留下来的污染产业,将会和传播病毒的坏习惯一起成为过去。好在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们具有创新和变革精神,这为人类带来希望。

如今全球的疫情状况提醒我们:地球是圆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断累积,能够造成我们希望或者担忧的结果,为了一个更好的结果,我们可以做的还很多。人们最终的关切应该是增强全人类的健康。各种病毒不会消失,会与我们永存,而如何改善我们的行为,才是人间正道。

本文作者为全球卫生伦理学家、著名汉学家和哲学家,目前工作和生活在柏林和香港。他还是欧洲中文学习中心和柏林全球卫生研究所联合创始人。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