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新基建按下“快进键” 如何建好尚需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01 16:36:33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但最近,新基建彻彻底底地火了。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新基建摁下了快进键。

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响应,新基建项目陆续发布。截至3月11日,已有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逾20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而“新基建”也成为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的关键词。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儿?当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如何?新基建将会带动哪些产业发展?是否能够支撑起“稳增长”的重任?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有待思考。

新基建究竟“新”在何处?

目前,关于新基建尚未有官方的定义,但综合各方的解释,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新基建的‘新’,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增加了支撑高科技创新所必须的环境设施,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基建的‘铁公机’,这是新基建最明显的新思路。”中国联通研究院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康旗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孟春看来,新基建的出现使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领域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丰富,要想加快各地互联互通,首先需要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其次需要进一步实现信息和科技的互联互通,新基建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上涉及到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智能化领域,是投资领域的改革创新,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投资方式新。自PPP模式经历2018年“规范发展年”以来,项目质量和运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新基建涉及的领域技术性强、专业性强,需要政府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专业人做专业事”。因此,新基建投资方式上更倾向于规范运用PPP模式,提高建设效率,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三是发展内涵新。如果说传统基建的重要内涵是补短板,那么新基建则是在补齐运输短板的基础上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体现创新发展的理念。

新基建能否支撑起“稳增长”的重任?

新基建涉及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在传统基建趋于饱和且疫情加剧、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新基建将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从而凭借其溢出效应优势提振经济呢?

“新基建包含的七大领域相应地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也必将带动这些领域的产业发展。”孟春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以5G为例,5G被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5G经济报告2020》显示,我国5G产业每投入1个单位,将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有显著提振经济的效能。

在孟春看来,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均可概括为科技和信息领域,与各个行业联系紧密,投资新基建将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生产率,实现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

康旗认为,新基建的建设将会带来两方面产业的发展:一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数字化产业,例如5G的先期投入巨大,由于其技术特点,5G网络的全面建设将投入比3G、4G更多的资金,将会极大促进产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在新基建基础上的各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将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不断升级改造、优化提高,在提高产业效率、效益的同时,呈现出链式反应的新需求,这些需求的不断实现,将对GDP的增长产生明显的现实推进作用,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在GDO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在新基建的推动下,这个比例今年还会提高,进而完成稳增长的任务。”康旗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表示,新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关键的是,它是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布局。这一布局将为国家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必将促进和加快数字中国的发展。

如何建设好“新基建”?

新基建之“新”,不仅仅体现在其代表的新科技方向上,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为投资主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换言之,“新基建”不但需要公共财政的直接投入,也依赖于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发挥能动性。

“国家发力新基建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能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更将为中国在未来引领智能经济时代奠定扎实的基础。”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增长二三十年,离不开国家长期、大规模、高质量的投资,与很多基础行业统一部署、统一建设息息相关。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新基础设施同样需要国家牵头来投资、建设和协同。智能经济基础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到更有利的位置。

李彦宏表示,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而新基建则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新型的 AI 芯片,便捷高效的云服务,各种应用开发平台、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通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基础设施,推进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尤其在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需要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有更好的协同,新基建也将发挥出更大的推动力。

在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看来,数字经济新基建的重点在“新”,我们要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重复建设。比如云计算作为一个开放、公共的基础设施,即取即用,可以避免社会计算资源的浪费,是效率最高的“电网”模式。

“阿里云未来将全力支持政府和企业建设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和移动协同技术组成的新基础设施。这些技术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张建锋说。

“新基建领域,目前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全球领先,包括宽带基础和5G发展。但我们在数据中心建设、AI人才储备、开源社区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何宝宏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新基建领域,偏公益方面的建设,还是要靠政府支持,其他方面的则需要企业、社会资本参与。

孟春表示,首先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不缺位不越位。政府要扮演好其角色,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市场,不能在新基建中缺位,审慎提供规划、法律,提高政府公开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不能在参与过程中越位而影响市场的效率。

其次,充分运用财政资金,同时防范财政风险。随着疫情期间进一步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压力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在投资新基建过程中,应充分合理支配国家预算内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谨防明投实债加大财政风险。

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绩效监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要考虑风险又要考虑收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盲目投资,运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督项目运作绩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新基建在发展过程中不要走老基建之路。”何宝宏建议,新基建聚焦科技发展、高新产业,国家需要做更细化的规划和引导,以避免类似圈地热等问题的出现。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