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始通报无症状感染者的病例情况。
今天(4月2日)数据显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5例,其中境外输入17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例,全部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38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75例,其中境外输入226例。
“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
在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本土传播基本阻断,针对境外疫情输入也采取了全链条防控措施,强化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的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无临床症状”,成为当前防控工作中的难以把握因子。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又了解多少?
无症状感染者也具传播性
△ 湖南宁乡高新区医务人员将取样后的拭子装进有取样溶液的试管中保存。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
3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被重新定义——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是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既然“无症状”,是否具有传播性?答案是肯定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中,首次提出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3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再次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
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占比尚不清楚
△ 3月5日,呼和浩特市清泉街社区,工作人愿查看小区出入登记情况。
怎样才能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因为传播的隐匿性、症状的主观性、存在检测窗口期,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发现途径主要有四个:
一是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
三是传染源的追踪;
四是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者居住史人员进行检测。
对于如何判定自己及周围人是否是无症状感染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今天(4月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史的,或者去过正在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经发生过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我们现在的措施,应该说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扩散。”吴尊友说。
早在1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就将无症状感染者纳入防控管理。但目前,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究竟占多大比例,仍没有明确的说法。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截至2月11日,该中心共收到国内报告阳性检测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56128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889例,占比约为1.6%;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联合考察报告》显示,多数在报告时无症状的病例随后会出现症状,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确,但相对较罕见,也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刊发的文章则表示,如果以目前部分研究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大约为18%~31%左右,不过有些患者仅出现很轻微的症状,在隔离观察期间也不一定会被发现,也常常被认为是无症状。
占比存在差异,很可能与统计口径不一有关。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导致统计不够准确;一旦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就会被排除出无症状感染者的分类中,同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公布。但随着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举措愈发完善、研究愈发深入,或许会有答案。
做好个人防护
△ 3月15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老龙村老师(左)教学生如何正确洗手。
“无症状感染者不是感染者的主流。” 3月26日,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线解答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时表示,我国目前处于疫情防控“下半场”,本土病例很少,所以越来越重视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对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的传染率很高,但是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
虽然如此,也不可放松警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一旦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要在两个小时之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在24小时之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采取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才可以解除隔离。
对于普通个人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
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这些一直以来就遵循的健康卫生习惯,还要继续保持。同时,在做好基本防护之余,还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
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记者 左琳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