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消费券刷屏,你抢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0-04-10 15:33:15 来源:中国报道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最先在消费领域凸显。

餐饮、住宿、文娱、旅游……几乎所有线下消费场景都褪去了往日色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家电下降30%。

稳经济就要稳消费,地方政府纷纷开展自救。3月2日,济南率先发放了旨在拉动文旅消费的2000万元消费券,截至4月8日,全国已有近50个城市跟进,搅动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再现消费券

发放消费券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在国内来看,此次已并非是第一次。

早在2008年年末,金融危机的阴霾尚在,成都就向包括低保对象在内的37.91万人发放了价值3791万元的消费券。随后,杭州从2009年1月开始分两阶段、三批次发放总额共计9.1亿元的消费券。根据杭州市贸易局对杭州第一期消费券的跟踪统计,当时,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拉动扩大效应为2.06倍。

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此次消费券发放则是遍地开花,力度也空前。《中国报道》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经发放消费券的近50个城市中,发放金额超过亿元的已达10个,其中有过一次“试水”经验的杭州以政府补贴5亿、商家优惠额度11.8亿,共计16.8亿元排名第一。

△ 4月8日,浙江湖州的一家饭店服务人员为就餐顾客进行餐具二次消毒。(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果说‘一图一码一指数’体现的是杭州在疫情‘阻击战’中的精准智控,政府出台发放消费券举措,则是疫情后期的精准点控,对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回暖,都起到非常好的催化、加速和促进作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最新数据显示,自3月27日发放消费券起,至4月6日下午4时,杭州消费券已累计带动消费23亿元。

但与我国不同的是,疫情在全球蔓延时,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并没有发放消费券,而是直接给民众发现金。例如,加拿大在当地时间3月25日决定持续向失业和停工停薪的公民提供4个月、每月约1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助津贴”。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教授陈端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处在疫情高峰阶段的西方国家,既要鼓励民众居家不外出,又要保障基本民生,对于没有储蓄习惯的民众来说,一旦停止工作就可能面临生活危机。

“中国属储蓄型文化,直接发现金可能被百姓重新转化为储蓄,短期内起不到大规模拉动消费的作用。”陈端表示,从现有效果来看,消费券可以通过个人支付一定比例,消费券折合一定比例的方式起到更大的乘数效应。

刺激消费,辐射生产

△ 4月4日,郑州一位市民在线下使用消费券消费。(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150秒,这是郑州发放的第一批100万份、价值5000万元的消费券被申领完毕所花的时间。“抢到就是赚到,非常好使,表示不够用。”郑州90后市民裴晶抢到了一张满78元减20元的消费券后,转身走进一家实体商店买了日用品。

每一个推出消费券政策的城市都希望消费欲望能够转化为这样的消费行动。陈端向《中国报道》记者坦言,“我国目前已经度过了第一波最艰难的阶段,政策重点从应急状态下的联防联控转向复产复工,而没有消费端支撑的复产复工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发放消费券可以说恰逢其时。记者汇总多个城市的消费券发放细则后发现,消费券覆盖了餐饮、娱乐、文旅、住宿等多个在疫情中首当其冲的行业,政策出台后,受益最大的也是这些行业。

有数据显示,消费券发放后,杭州市区内30家大型商场(综合体)的日营业总额从日均4000万元上升到了6000万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左右。在旅游业方面,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而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生活服务业复苏指数”显示,清明节期间,36个城市中旅游景区复工率排名前十位的城市都发放了消费券。

消费券刺激消费,也撬动生产。“推动了供需衔接,激发出经济活力。”陈端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消费市场的回暖能印证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会进一步推动大部分行业的复工复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消费券发放,不少城市都选择了与支付类平台、综合类生活服务平台联手。比如美团推出的“安心消费节”已经在十多个城市落地,搭配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拉动效应喜人,在加快相关行业复工复产的进程方面效果良好。

“与平台企业合作是一种效果优化的多赢策略。”陈端表示,在流量红利不断式微的大背景下,平台企业本身也面临着获客难、留客难的困境,满减性质消费券的发放可以起到为平台导流获客的作用,“平台相当于节省了部分营销与获客成本,这部分成本进而可以让利于民。”

此外,陈端还认为,电商平台经过多年的促销演练,在各种消费券、折扣券的设计上经验丰富,再加上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可以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

要温度也要公平

△ 4月8日,顾客在宜家家居徐汇商场的餐厅内用餐。(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方出台政策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二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

让民众真正受益,就涉及到公平问题。具体到消费券发放,怎么发?发给谁?所有出台政策的城市都要考虑清楚。

低收入群体是大多数城市精准“照顾”的对象。郑州的消费券政策显示,价值4亿元的消费券主要分为红利性消费券和社会消费券两类,其中红利性消费券由相关部门对低保、低收入、特困、优抚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每人500元。南京投放的七大类消费券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和乡村旅游三项消费券被专门归类,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直接发放,受助群体不需“拼手气”。

“从发放初心来讲,消费券不以公平为终极目标导向,但由于目前消费券的主要发放渠道呈现数字化、在线化倾向,所以在发放和领取路径上要尽可能简化操作难度,避免数字鸿沟导致一部分人信息不畅、操作不擅而错过领取机会。”陈端认为,消费券本质上动用的是公共资金,民众在领取和使用上应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公平。

她同时指出,公平也是相对的。“要么面向特定困难人群进行消费补贴和民生兜底,要么面向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特定行业或者短期内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的特定领域,事实上也是变相对特定产业进行补贴,目的都是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陈端说,从长远来看,拉动消费最终还是要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与消费结构的转型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

见习记者 陈珂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