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疫情来袭守望相助 日中合作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04-16 14:23:41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2020年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言,都是具有“大事件”的一年。中国力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日本准备举办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美国即将总统选举,英国和欧盟也要正式“分手”。但是,当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和受关注程度则盖过了这些大事。面对这个世界性的传染病,各国纷纷感受到危机。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自己是“战时总统”,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我们处于战争状态”。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可以说关乎世界的未来,也在考验人类的智慧。

中国在疫情暴发后,转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时体制,进行了非常时期才有的总动员。国家卫健委表示3月12日中国国内疫情基本度过高峰。疫情暴发当初,世界各国发出“中国加油”的声音,鼓舞了中国。如今,中国正积极采取与国际社会合作抗击疫情的方针,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例如,3月12日,中国专家团一行9人率先前往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截至3月19日,中国通过国际友好城市已经向日本、韩国、意大利、巴基斯坦、法国、德国等16个国家支援了应对疫情的紧急物资。总的来说,中国此次应对疫情的做法让人联想到中国所倡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驻日使馆收到日本市民感谢中方捐赠口罩的明信片。

突显中国经济存在

疫情“无国界”,随着COVID-19病毒在世界范围蔓延,人力、物力、财力三大经济要素的国际移动越来越不自由,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影响。如果借用开头两位总统的话来说,有可能会让人联想起“战时经济”。特别是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全球产业供应链的核心枢纽。COVID-19造成世界性的口罩大需求,而半数以上的口罩是在中国生产。进入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为世界最多。此外,在信息技术(IT)产品、汽车相关零部件、材料等方面,中国也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球性疫情的出现,让很多国家、企业和有识之士再次清楚认识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日媒报道从中国运抵1000万枚医用口罩, 包装箱写有日本加油字样。

在日本,出于对疫情可能爆炸性增长的担心,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决定延期,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首次。COVID-19疫情的阴霾下,日中两国在情感上互相鼓励、在物资上互相支援,这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日中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在经济交流方面也是如此。和中国一样,日本也承担着全球产业和供应链的一部分,两国经济处于互补关系。或许两国能够以此次疫情为契机,通过共同应对灾祸,提升合作。我想就加强日中合作的可能性,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创建新型日中城市间交流

这三点是:①创建新型城市间交流;②在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日中合作;③构筑地区经济合作。

2019年8月第十八届中日地方交流促进研讨会在福州市举行

笔者认为,中国出人意料地迅速控制住COVID-19疫情的蔓延,其全力应对疫情的各个城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想,日中经济交流也能把城市发展成沟通合作的枢纽。当前,要发展日本经济,立足于地方城市的特色文化,支持“日本制造”品质的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是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能否考虑与正在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合作?在与COVID-19疫情相关的领域(包括疫苗的共同研究、开发等),2025年将召开大阪关西世博会,主题是“生命闪耀的未来社会”。当地有很多健康、医疗领域的机器制造厂。不仅是医药行业,在日本的地方城市,日中两国企业能够合作的地区、机会和合作伙伴都很多。总的来说,日本的中小企业信息不足。希望中国企业也能从新的视角来研究日本的地方城市,推动当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合作推进5G和AI

第二点是新基础设施建设。一言以蔽之,可以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相融合。具体来说,就是打造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人工智能(AI)、云计算、物联网(IOT)、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在经济、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中普及扩大的环境。例如,COVID-19疫情下兴起的网上诊断、授课等各种在线服务和“宅经济”等。虽然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COVID-19疫情的暴发再次唤起了它的必要性。现在,世界正处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期,换句话说,世界正处于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的重大转折期。可以说新基础设施建设关乎领导今后时代的“布局”。

当前,中国在移动支付等无现金经济和5G网络的构建上处于世界前列。这样的中国在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如何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呢?难道不需要构筑新的日中合作吗?如果世界上唯一拥有全套产业结构、拥有巨大市场、丰富人才、特色研发网络的中国和拥有可靠性、安全性、品牌力和技术力量的众多中小企业的日本之间展开互补性合作的话,一定有助于当下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的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月25日,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金星村缝制厂对一批准备发往日本的订单产品进行出厂质量检查。

日中经济交流始于日本的对华经济合作(日元贷款、长期贸易协定等),经过一段时期的产业和供应链的相互构筑,现在迎来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时代。

新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提出并实行,今后,通过日中两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走向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希望日中两国在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化和推动“数字经济”的国际共识方面,能形成高明的见解。

“一带一路”开展经济交流

最后,在这场无国界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当然是加强国际合作。在这一点上,今后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情况都是一样。从中国今年1月至2月的对外贸易情况(以美元计算)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尽管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大幅下降,但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态势,达到了1.8%,并且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首次达到31.7%。即使是在春节休假和COVIC-19蔓延期间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这证明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潜力。期待“一带一路”也能在日中经济交流方面,带来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更多机遇。如果目前正在谈判的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和日中两国倡导的涵盖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顺利构建的话,届时“一带一路”下日中经济合作将成推动亚洲、欧亚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力量。

3月28日,青岛即发集团工人在库房清点服装准备向日方发货

江原规由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翻译:王焱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