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全球疫情危机不是个别媒体博出位的舞台

——三问德国《图片报》
发布时间:2020-04-27 15:59:15 推广来源:北京周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德两国围绕抗击疫情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支持帮助,展现了两国民众的深厚情谊。

然而,最近一份德国“知名小报”却非要反其道而行之,炒“中国责任论”的冷饭。它就是以炒作耸人听闻的八卦而闻名的《图片报》。这个定位并非周报君一家之言,而是被德国读者普遍认同,且官方盖印的:德国外交部组建的信息门户网站deutschland.de上对《图片报》的介绍是:“如果你喜欢混合了新闻、八卦和煽情的内容,就请订阅。”

全球疫情危机不是个别媒体博出位的舞台——三问德国《图片报》

deutschland.de网站关于《图片报》的介绍

按常理说,《图片报》发表荒唐言论也不是新闻。但是,鉴于该报近日一再突破底线,其主编更是亲自下场录视频公然挑衅中国,周报君就花时间理了理他到底想表达啥。不得不说,其逻辑之荒谬,让人脑中不禁冒出很多问号。

一问《图片报》,如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该报4月15日报道声称:“中国未履行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信息的义务”。

对此,中国驻德使馆网站在15日当天就刊登了发言人致函该报总编室的公开信,信中详细梳理了中方履行通报信息义务的时间线:早在2019年12月31日,中国官方就已向世卫组织通报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3日起,中方开始正式定期向世卫组织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

这一时间线在世卫组织官网有明确记录。

然而,当德国媒体“德国之声”记者在19日的节目中就上述时间线询问该报主编朱利安·莱歇尔特时,莱歇尔特给出的答复是:“我想,作为记者,你和我都不应该太相信中国政府所言。”

一边指责中国“没有尽早告知”,一边表示“无论中国说什么都不会相信”,指望《图片报》看见事实的难度不亚于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值得欣慰的是,“装睡”的人只是少数。早在2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及首席科学家苏穆亚·斯瓦米纳桑就在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评论,赞扬中国应对疫情的迅速反应,称其“为世界各国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问《图片报》,知恩不应图报?

4月17日,《图片报》主编莱歇尔特发表致中方公开信,称中国向世界各地输送口罩并非出于友谊,而是“面带微笑的帝国主义”。

如此狭隘言论不仅于理不通,于情更让人心寒。

但再想想,为这样的言论心寒也没有什么必要。正如马云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所说:“大概任何国家都有1%左右的脑子撞坏的混蛋,如果我们多关注了1%,而忘掉了99%善良的人群,这是人类的悲哀。”

按照该报的逻辑,我们是否也该认为,在中国疫情发生时,德国政府和各界支持中国抗疫也是另有所图?

当然不会!因为我们记得,在中国疫情严重时,德国联邦政府向中国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两国专家进行视频交流,德国人民隔空为中国朋友加油……当前,德国面临疫情严峻挑战,中国所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回报善意,挽救生命。

全球疫情危机不是个别媒体博出位的舞台——三问德国《图片报》

4月21日,在德国西南部城市海德堡,托马斯·拉贝(左一)与海德堡市政府代表(左二)接受中国捐赠的防疫物资。德国疫情严峻之际,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临时工作组21日专程将南京市政府筹集的一批防疫物资送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大批中国人生命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手中。新华社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供图)

正如德国联邦政府官方网站所述:“德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恢复生产医疗物资并完成订单发货这一进展表示欢迎。”很明显,中德两国围绕抗击疫情开展的密切合作不会因为个别八卦小报而动摇。

三问《图片报》,“自由”可是信口开河的遮羞布?

作为一家自诩“自由”的媒体,在报道中公然说出“中国最畅销的出口产品是新冠病毒”这类无稽之谈,让人不禁要问:“自由”可是一切不实言论的免责牌?“自由”可是信口开河的遮羞布?

疫情当前,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尽一切可能救治生命,保障大众健康并从这场危机中共同总结经验,开展合作,而不是脱离事实,一味煽动仇恨,将抗疫问题政治化。

正如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在4月7日发表的社论《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中所说:“执意将一种病毒及其所致疾病与某个地方关联在一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立即停止。”《自然》在社论中反思了其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的做法,表示:“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对于《图片报》这样的八卦小报,要求其跟科学期刊有同样的反思和责任意识,或是促进全球团结抗疫的善意与大局观,无疑是奢望。但作为媒体,若在这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危机中还只想打着自由的幌子博出位,那就真是跳梁小丑了。奉劝一句:别最后博出位不成,反倒污名化了“自由”这个词。

(《北京周报》记者 赵飘 责编:徐蓓)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