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日本学者:经此一“疫”,美中平衡将发生微妙改变

发布时间:2020-04-29 14:26:08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受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严重倒退。各国媒体连篇累牍地讨论今后世界经济走向。近日,日本时政杂志《周刊星期五》(2020.4.17)刊载横滨市立大学名誉教授矢吹晋的评论文章。该文认为,迄今为止,“美中的经济平衡是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平衡已出现微妙的改变。新冠疫情后的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或许滑向中国。”

4月7日,佩戴口罩的美海军船员正向停泊在关岛的“罗斯福”号航母搬运食物(美海军官网)

该篇题为《封锁中国失败的美国,抓住美国破绽的中国》的文章在开篇介绍称,美国已有4艘航母的水手感染新冠病毒,其中“罗斯福”号航母上出现416名感染者,使美国海军陷入了混乱。“罗斯福”号于今年1月14日出海,近5000名船员中,还有可能存在更多的“潜在感染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此前宣称本国“首例患者”确诊于1月21日。这与事实相矛盾,新冠病毒暴露了CDC隐瞒信息的行为。

“一带一路”是“希望之路”

该文称,疫情扩散初期,《华尔街日报》曾将中国“揶揄”为“东亚病夫”,甚至有骂声将新冠疫情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挂钩,污称之为“新冠病毒之路”。

然而,“2月18日起,中国进入抗‘疫’收官阶段,并最终解除(武汉)封城。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果断,奏效明显。”中国迎来疫情拐点的前后,新冠病毒开始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蔓延。该文指出,中国总结本国的经验与教训,很快组织医疗团队支援意大利等国,并大批生产口罩,援助各国,其中一部分口罩系无偿援助。这一举措特别受到各国的欢迎。

该文认为,中国的医疗团队带去了口罩、人工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同时,还向世界发出了“齐心协力,抗击病毒”的呼吁。事实胜于雄辩:“一带一路”此刻变成了送去抗“疫”使者与救援物资的“希望之路”。

3月24日(当地),意大利外长迪马约接受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称,加入“一带一路”让意大利有能力治病救人

对于有声音认为“全球化”是造成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原因,该文批驳称:“黑死病、西班牙流感早在全球化时代之前,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科技发达背景下的全球化不过加快了病毒的传播速度。”

该文呼吁,打破“信息封锁”,实现“信息共享”,构建联手抗“疫”的机制,方是全人类要关注的课题。该文指出,此次新冠疫情引发的生产供应链断裂,令人类再次意识到世界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关系所具有的深度、强度,以及今后重组关系的意义。

疫情后的世界格局

展望疫情后的世界经济,该文认为,“美中两极结构虽然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其内涵将发生巨大变化,‘由美国主导转向中国主导’。特朗普政府封锁中国的政策将以失败告终,中国经济将凭借强化升级的体质与实力,走向世界。”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示意图

该文通过列举中国迄今为止在移动支付、电动汽车、5G基建、以华为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张中国在科技领域正赶超美国。

文章特别指出,“美中摩擦的另一个焦点是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竞争。”中国于2016年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为世界首个成功发射量子卫星的国家,而美国至今未能成功发射量子卫星。“换言之,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一步。虽然在量子计算机领域,美国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仅一步之遥。”文章分析,“(中国)若能将量子通信技术成功投入到实际运用当中,那么美国将失去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

2月1日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该文认为,中国在抗击新冠病毒初期可谓艰苦卓绝,果断采取措施,封锁了武汉。“能够在10天之内建成两个野战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举国体制。正如中国反复强调的那样,这种模式是‘别国无法复制的’。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文章指出,疫情之下美国面临11艘航母中,4艘航母无法出动的局面。此外,受限于国防预算削减的经济大背景,可预计美国航母恢复战斗力十分困难。该文预测,在总结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中国将进一步走向复兴,而美国的衰退无可挽回,世界也许会走向更加多极化。

日本政府宣布推出117万亿日元规模的临时经济政策,应对新冠疫情。有智库指出实际新支出仅为27.5万亿日元

该文最后批评日本政府在当前抗击新冠病毒中,在政治、经济领域的表现乏善可陈,认为此次疫情将令“无为无策”的安倍政权岌岌可危。

对于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相关的探讨与争论由来已久。2017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曾发表重要演讲并指出:“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4月14日(当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

此次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再次暴露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我们看到的是,历史没有在冷战结束后“终结”,想必也不会在疫情过后“终结”。关于社会制度与治理体系的讨论与探索,将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疫情过后,如果人类仅仅只是开发出相关疫苗、治疗药物,而不去痛定思痛地反思如何在新时代下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全人类合作机制,那么危及人类生存的威胁必将随时卷土重来。

7年来,中国一直呼吁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和平与发展的“一带一路”。但出于意识形态偏见,一些国家从未中断过对中国倡议的抹黑与诋毁。新冠疫情暴发伊始,一度隔岸观火的某些国家再次兴起对“一带一路”不遗余力的污名化。然而,矢吹晋教授的这篇文章表明,尊重事实的有识之士已经得出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一带一路”是一条“希望之路”。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