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双标”、挑衅、勒索 疫情之下的“德国媒体之耻”

发布时间:2020-04-29 14:47:18 推广来源:中国网

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欧美蔓延以来,西方媒体要求“中国为其疫情损失买单”的论调不绝于耳。而在德国媒体中,火药味最浓的莫过于《图片报》。事实上,许多年以来,包括《图片报》在内的一些德媒对中国几乎只有一种声音——指责。最近对中国的舆论攻击,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挑衅和勒索。

疫情暴发之初,《图片报》就接连发布大字报式的短评,尽妖魔化中国之所能。4月15日,该报更是发表了《现在中国欠我们的账》一文,以中国没有及时向世界通报信息,导致疫情蔓延为由,列出一份长长的索赔清单,从德国各行业在疫情中的损失、政府买口罩和研发疫苗的费用,到人均GDP损失,五花八门、煞有介事。

该篇文章不仅发布在《图片报》网站上,还刊载于纸媒。虽然该报自成立之初就是公认的“八卦街头小报”,以性、犯罪、战争为主题,以耸人听闻为能事,但其发行量巨大,因此其对舆论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

随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立即致函该报表明立场。然而《图片报》并没有就此收手,其主编莱歇尔特(Julian Reichelt)变本加厉,在4月17日亲自录制一段视频,以“公开信”的形式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攻击。从民众自由到知识产权,话题已经完全超越了疫情本身。

《图片报》视频截图‍

实际上,这种论调并非《图片报》独有。包括与其同属一个媒体集团的《世界报》在内的不少德媒在这场疫情的舆论风波中都曾把矛头指向中国。

但是,这些言论站得住脚吗? 让事实来说话。

到底是谁延误了疫情?

要想看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对时间线进行一下梳理:

2019年12月31日,中国向世卫组织通报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020年1月3日起,中国定期向世卫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

2020年1月11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向全球共享。

1月20日,中国证实了新冠病毒人际传播。

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

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此期间,各种活动照旧,包括狂欢节。德国官方一再宣传“口罩无用论”。

2月15日,北威州海因斯贝格县冈格尔特地区(Gangelt)举行狂欢节,后来证明这次狂欢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2月25日,北威州出现确诊病例,随后感染者人数激增。疫情在德国正式暴发。

3月16日,德国宣布防疫管控措施,社会生活停摆。

3月22日,全德“社交限制令”开始。

由此可见,早在疫情全球暴发之前,中国已经公开相关资料,对病毒传染性的了解已成为世界共识。只要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反应,防控的难度和损失本应比中国小得多。从中国宣布病毒“人传人”开始到德国疫情暴发,中间足足有一个多月时间,德国一直沉浸在“准备好了”的迷梦中。如今疫情暴发,却责怪中国“说晚了”。试想一下,即使再早几天,德国就会安然无恙吗?

如何防疫是各个国家自己的选择。作为媒体,对他国的防疫措施进行评论,本也无可厚非,但是甩锅、索赔、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就是借疫情“碰瓷”的无赖做派了。《环球时报》评价莱歇尔特为“全球知识界里一个流氓式的典型人物”——“德国媒体之耻”。

在疫情暴发之初,面对前所未有的病毒,中国国内出现了一些忙乱现象,但随后立即以强有力的措施,坚决阻击疫情的扩散。就在一月下旬,被中国网友称为“德国钟南山”的病毒学家德罗斯腾(Christian Drosten)还曾表示,“中国做了应做的一切”。如今,在索赔论、阴谋论上升之时,罕有德媒重提旧话了。

正如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回应中所说,“应对如此规模的危机不是演戏,没有任何脚本,即便是德国根据《德国传染病防治法》精心制定的应急方案恐怕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事实证明,即使像德国这样医疗水平发达的国家,在已知的病毒真正到来时也免不了最初的慌乱,这一点从官方对待口罩前后矛盾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我们不禁要问,假如疫情最先在德国或美国暴发——关于新冠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科学尚未下结论——今天世界的局面会更好吗?如果要索赔,海外华人又可否因为曾经的“口罩禁令”而遭受的风险和歧视提出索赔呢?

“双标”,无处不在

“双标”之一:关于病毒起源

除了指责中国“延误疫情”,还有不少德国媒体抛出“武汉实验室泄漏病毒” “疫情数据造假”以及“中国想借抗疫来扩大影响力”之类的阴谋论和谣言。

《图片报》4月15日发文《怀疑中国:病毒是否出自武汉实验室?》

《华盛顿邮报》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怀疑病毒来源于武汉实验室。《图片报》主编在视频中直接言之凿凿将其引为事实陈述,而没有进行任何的调研与分析。

而事实上,对“实验室泄漏”的说法,学界早就进行了批驳,就连世卫组织发言人法德拉沙伊卜也在4月21日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例行记者会上公开表态,就现有证据来看,新冠病毒起源自动物,而非实验室人为制造。

不仅如此,就连很多美国媒体也都对此论调进行过驳斥:美国广播公司曾报道,科学家掌握有力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为自然产物;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称,基因组研究显示纽约主要新冠肺炎病例来自欧洲。然而,对于这些有事实依据报道,《图片报》等媒体选择了置若罔闻。

德国医学专家保罗·葛哈德(Paul Gerhardt)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流行病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尽管武汉最先发现了疫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要对此负责,就像没有一个国家对鼠疫、霍乱、肺结核和梅毒负责一样。”

我们知道,H1N1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都首先出现于美国,西方媒体可曾质疑病毒是“刻意制造”?又有谁提出了赔偿?而新冠肺炎在政治体制不同的中国发现之后,却有许多德媒以讹传讹,把谣言作为论断的基础。这不是“双标”,又是什么呢?

“双标”之二:关于疫情数据

4月17日,武汉订正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病亡数据。随后,《图片报》主编在采访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时不无诱导式地发问:“我们看到中国数据不准确,疫情的通报大概率非常不及时。您认为中国诚实吗?”

《图片报》截图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德国的统计:从德国官方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在德国好像“一到周末就休息”。《明镜》等德国主流媒体也曝光RKI的数据“滞后超过半周”“漏报严重”“数据相差高达5000例”。德国官方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有目共睹,所以大部分德国人不得不绕开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而去其他平台找数据。

4月21日,英国国家统计局也修正了新冠死亡数据,将4月10日前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调高了40%。就连广受信赖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也在4月14日出现了一次乌龙事件,后来官方解释为“人工输入问题”。

不过,某些德媒眼里,西方国家的数据有问题是工作失误,可以轻描淡写,而中国的数据进行修正就是“不诚实”,是严重的品质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双标。

“双标”之三,关于海外援助

中国在疫情严重时,接受了包括德国在内很多国家的帮助。中国从官员到媒体再到网友对此心怀感激,交口称赞。当国外疫情蔓延时,中国投桃报李、没有坐视不管。据4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已经先后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援助。此外,中国还派出医疗队驰援海外,并以各种形式分享经验。

但这一切,在某些德国媒体口中变了味,甚至被解读成一场“宣传战”。《每日镜报》称,中国试图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机会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法兰克福汇报》则在评论中表示,中国这样做是为了转移焦点,想从“罪魁祸首”变成“救世主”;《星期日世界报》在4月12日妄言,中国想让德国官员帮忙宣传抗疫成就。对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回应表示:“中华民族是讲感恩的民族,帮助从来都是相互的,我们不需要其他任何赞扬。中国将在集中精力防止国内疫情反弹的同时,继续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

在法国和意大利疫情严重时,德国也曾伸出援手,接收了重症病人。对此,德媒报道中没有了阴阳怪气的批评,而是将其描述为值得骄傲的“好人好事”。而中国的主流媒体,也对于德国的举动进行了称赞,并未因此给德国扣上“摆姿态”或“求夸奖”的帽子。

同样是帮助他国,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当然,“双标”并非只是德国媒体的特色。但耐人寻味的是,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德国某些媒体似乎越来越紧跟美国的步伐,亦步亦趋地带动舆论风向。《图片报》最初挑衅般地列出“中国欠账清单”,可以视作对此前特朗普“向中国索赔”言论的积极附和。

值得一提的是,《图片报》和《世界报》同属欧洲最大的数字出版集团Axel Springer。该集团坐拥欧洲230多家报纸、杂志,影响力巨大。2019年,美国资本巨头KKR开始投资Axel Springer集团。今年三月,KKR再次扩大占股份额。据德媒报道,目前美国KKR在Axel Springer集团占股47.62%,成为该集团的最大股东。

《图片报》等媒体舆论“双标”的背后,是否有利益因素?这个疑虑也存在于德国其他的主流媒体中。《南德意志报》在KKR投资之初就曾提出过这样的质疑:“美国资本的加入可能会影响德国媒体的新闻独立性。”

喧嚣声中的理性之声

尽管舆论风向已经被带偏,但在德媒一片“追责”的喧嚣中,也有一些独立和理性的思考。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员索尼娅·卡斯蒂兰(Sonja Kastilan)在4月19日以“围绕武汉的辽阔世界”为题发出诘问:难道我们现在就没有比“病毒是否来自于中国实验室”更紧要的问题吗?

截图来自《法兰克福汇报》

文中说:“合理的批评可以有,也必须要有,它可以针对世卫组织,也可以针对基金会、政府部门、研究所等机构。但是,这种批评不应当煽动制造迷惑、让民众不安,而是应当致力于辨析澄清问题,从而让今后的工作开展得更好。因此,新冠病毒可能源于实验室泄漏事故的传言,无益于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 “但愿我们都能够像学者、医生、护士等其他一线工作者一样,睿智而无畏地与我们面前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抗争。除此之外的一切其他话题,至少在当前都不重要。”

然而遗憾的是,一旦涉及中国话题,这种理性的声音在德媒中就十分罕见。

诚然,仅凭涉华疫情的报道去给德媒盖棺定论是有失公允的。然而以《图片报》为代表的一些德媒的动态,确实让人嗅到了一些复杂的气息。正如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所说,“《图片报》所谓的‘算账’实际上是在煽动民族主义,鼓吹偏见和仇外仇华情绪”。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资本的运作,还是因为把中国视为“体制竞争对手”,又或是自我炒作以博眼球,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些行为都击穿了媒体的底线,也难免会误导民众,加深两国人民的隔阂,从而影响双边关系。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