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北京,太多的人没有感觉到春夏之间漫天飞舞的柳絮。整个2月、3月几乎闭门未出,4月开车从南城去北城时,几乎不用考虑四环路上每隔几公里就有的超速监控镜头,车能跑上每小时50公里,便觉得挺快的了。北京交通完全恢复到了1月春节前的水平。
开车到了郊区,看到路边草坪上的柳絮,今年也是厚厚的一层,如同盖上了一层棉被,忽然想到今年竟然忘记了柳絮。一方面是外出戴了口罩,不太能感觉到柳絮的存在,另一方面长时间没有外出,在屋里当然不用考虑柳絮问题了。
4月25日,中欧班列X8098次货物列车满载着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从福建厦门海沧站出发,开往德国汉堡。
中国经济从1月下旬开始相当程度地停摆,到3月中旬逐步启动,4月基本回到了正常状态。但国外和中国在疫情上有个时间差,欧洲、美洲相继失陷,尤其美国判断上的巨大失误,让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过了百万。5月以后,印度、东南亚、非洲、南美洲能否不让感染扩大,该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吃紧的问题。疫情严重,经济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需要有一股强劲的力量,突破疫情禁锢,获得经济发展。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浮在水平线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14日发表了一个对2020年世界经济的预测报告。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从2019年的2.9%将下滑到2020年的负3.0%。该预测是在4月上旬作出的,当时美国的疫情似乎可防可控,人们很难想到以科技著称的美国,会在4月底确诊人数过百万人,死亡人数接近6万人。
IMF主要预测的2019年到2020年经济发展状况如下:中国6.1%→1.2%,美国2.3%→负5.9%,日本0.7%→负5.2%,意大利0.3%→负9.1%。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发展速度能浮在水平线上。
经济发展和各国抗击疫情的认真程度、选择的方法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在疫情暴露出来以后,立即决定从1月23日起在武汉封城,防止病毒在武汉(湖北)之外地方的传播。在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医疗条件比,中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集中全中国的力量,通过强化在武汉(湖北)的治疗,终于在3月10日前后,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确诊感染患者最多的国家
在中国基本控制了疫情以后,从3月中下旬开始,世界其他国家,基本都出现了多地同时爆发的情况,对本国可能出现的医疗崩溃现象准备不足。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确诊患者数量是中国的几倍或者十几倍,尽管有相对完备的医疗条件,但应对新冠病毒也依旧困难重重。
由于疫情拖延的时间较长,确诊人数更多,以中国为模本进行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就可能和实际结果相差较多。2020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可能会在负5.9%以下。疫情影响的范围越大,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会下滑得越快。
中国能浮在水平线之上难能可贵。
浴火重生的中国经济
不论是古代埃及还是中国,都有不死火鸟(Fenice)或者凤凰的传说。日本的漫画中也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内容。
整个2月、3月及4月,大部分中国人足不出屋,生活因新冠冲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20年的中国经济也与2019年相比恍如隔世。
智能手机在中国用数百元就能买到,如今已经是出入小区显示安全码、购物时支付、语言聊天、转账发红包的必备工具。手机的普及,让电商走进了所有消费者家中。街上的商店可能未营业,但路上跑的快递电动车已经比上一年更多。商品直接从工厂送到了消费者手中,蔬菜可以来自田间、饭菜则能在出锅后不久就从餐厅到达消费者的客厅。
中国各地企业正在抓紧复工复产
企业也在发生变化。远隔万水千山的供应链,受交通阻断的影响已经不能用准时方式(Just in Time)送到。迅速填补供应链的空白,在本地区基本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成了地方经济的新需求,为此进行的投资、扩建、完善等工作,成为恢复经济时的重要一环。这种比较完整的地方供应链很大程度地补强了经济运营体制。阻断并消灭疫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但完善供应链中的欠缺,加速物流的运转速度,经济在中国首先获得了恢复。
中国经济浴火重生。中国抗击疫情为世界提供了参考方法及备战时间,经济上的恢复则同样能让世界看到明亮的未来。
世界经济需要中国给出发展的契机
几十年前笔者在农村下放时,看到老百姓总要在家里留上一些水,等缺水的时候,将这些水倒进压水机中,之后压几下就能出水了。如果没有这点水引子(呼び水),水是压不出来的。
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因为新冠冲击一时停摆,欧美日均处于严重或者极为严重的疫情中。中国经济的最先复苏,能发挥让世界经济恢复正常的水引子作用。
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世界宏观经济的回归正常,这些是中国经济得以冲破新冠桎梏,继续前进的两个车轮。日本等国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后新冠时代中国市场的变化,共享中国市场。中国也在5G、人工智能(AI)、医疗养老领域需要继续加大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中国经济迅速进入正常的运营状态,中国经济本身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水引子的作用,有了这些就能对未来国际经济社会寄予希望。
陈言
人民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