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日本学者坦言:日本在线教育水平与中国存在差距

发布时间:2020-05-02 18:11:36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当中国学生已习惯了每天打开“钉钉”“腾讯课堂”等APP软件签到上课时,受疫情影响的日本近日也开始尝试在线教育。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其官网上介绍“未来教室”项目时称,希望举日本全国教育科技工作者之力,为停课居家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然而,目前看来,日本要实现全国“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任重道远。

近日,日本智库机构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官网(2020.04.24)刊载该机构学者濑口清之的文章指出,日本的在线教育水平与中国差距悬殊,长此以往将动摇国本。

日本的“网课之路”

该篇题为《与中国差距悬殊的日本在线教育:致命性的教育水平低下,政府应认真反思失败政策》的文章指出,日本以外的许多国家都具备非常发达的在线教育体系,即使学校因故长期停课也能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赶上教学进度。疫情期间,相比每天线上学习的海外学生,日本学生既无法接受线上授课,又无法接收线上作业。经过此次漫长的停课,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将相对下降。

针对疫情停课,日本经济产业省教育产业室推出名为“停课不停学的未来教室”项目,力推在线教育

该文特别提到,疫情期间,上海市所有学校设法落实“停课不停学”政策,实行在线授课。而唯一未能执行线上授课的,是一所日本人学校。文章担忧称:“日本一直被认为是依靠高水平教育培养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材而立国的国家,然而学校教育基础继续止步不前的话,动摇国本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互联网发达的日本并不缺少在线教育服务。针对日本高考备考的录播app“考试辅助(受験サプリ)”、面向职场人士的直播网校“Schoo(スクー)”等,都是在日本具备一定人气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受疫情影响,日本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也开始摸索线上授课方式。日本埼玉市教育委员会在4月27日提出,如果停课持续至5月7日,将导入线上授课模式,并为此制作约840个视频课件。疫情期间,国内一位无法回日本上课的中国留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上课模式:日本教授在LINEworks(“连我”商务版)的聊天群里,通过逐句发送文字的方式给学生授课。自带翻译功能的软件还能即时将授课内容翻译成中文。

通过LINEworks群聊开展 “文字式”线上教学

然而,上述尝试仅限于日本的部分地区,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据日本文部科学省4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全国只有5%的地区在其中小学、高中教学中,导入互动式线上教学模式。

在线教育发展迟缓的背后

该文还指出,“日本政府制定了到2023年给所有中小学生配备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的目标,然而从实施期限上看,业已大幅落后于他国。”针对日本在线教育发展落后的现状,文章认为,日本政府的自负与政策运行机制的缺陷是根本原因所在。并指出,日本的政策运行依靠的是中央省厅内部的政策立案。随着全球化和IT化带来的社会剧变,政策机制改革迫在眉睫。过去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只能衍生出因循守旧的政策运行模式。为打破这一现状,政府应广泛接受外部专家和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重塑政策运行机制。

TBS介绍东京台东区都立白鸥高中附属中学近期开展的互动式线上教学

该文强调:“若能充分了解中国、韩国、欧美国家的疫情蔓延状况和采取的相应对策,疫情暴发较晚的日本政府本应拥有相对宽裕的时间做好防控准备。”

此次新冠疫情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单就教育而言,早在1月底,为确保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有序进行,中国教育部雷厉风行地发布文件,制定“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教育部牵头整合各省市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等,免费供各地学校学生各取所需。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和腾讯旗下的“腾讯课堂”等互联网平台也及时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资源。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期后,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迎来井喷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4月2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9年增长约63.3%。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入,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迄今为止,谈及中日合作时,常提到的关键词之一是互补性。2018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日经济互补性很强,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中,拓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财政金融、共享经济、医疗养老等多领域务实合作有着广阔前景。”

此次疫情给中日两国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合作可能。事实上,为抓住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机遇,阿里巴巴集团和软银公司、腾讯集团和日立公司已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未来不妨进一步加强互补与合作,在在线教育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