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中国的孕妇和新生儿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
“日本部分患者出现嗅觉失灵的症状,中国是否有相关信息?”
“中国是如何应对疫情期间护理学学生无法临床实习等问题的?”
最近一段日子,从日本发给孟华川和杨明月,希望了解有关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的电子邮件纷至沓来。
孟华川是中日友好医院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日本项目主管,自年初疫情在国内暴发以来,他收到了许多来自日本医疗界的问候和关心。“2月开始,钻石公主号上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我觉得应该把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有效经验,特别是医疗机构内的防控措施,尽快告诉日本同行。”孟华川在接受《人民中国》采访时表示。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大学时日语系的同窗、北京华益日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明月,两人一拍即合,迅速召集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校友,组成医学翻译志愿小组。小组用了一周时间便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翻译。
志愿小组部分翻译成果节选
由于诊疗方案对专业性和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还邀请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的吉川淳子等日本医学生,以及中日两国医生加入进来,一同翻译校对、提供指导。有时,为了一个专业名词的准确翻译,小组成员会进行多次讨论、反复推敲。
随后,小组又翻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等方案指南。
孟华川(左)和杨明月
据孟华川介绍,小组翻译的诊疗方案和指南已经提供给日本医师会、日本感染协会等机构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等近70家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得到了日方的好评。顺天堂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是根据武汉实际情况总结出的经验,比日本国内编制的材料更实用,为本院汇编诊疗指南提供了重要参考。”
日本医师会网站上刊载的志愿小组翻译的资料(截自日本医师会官网)
新冠疫情在日本蔓延后,日方针对具体情况和不同专科的咨询不断增多。于是,孟华川和杨明月等小组成员,加紧收集相关资料,详细咨询专业医生意见,积极传递中国经验。
现在,包括北京、天津、广州等地与日本在内的志愿小组成员,已经从最初的七个人扩大到约三十人。
杨明月告诉记者,小组的志愿者们都是一收到倡议,就纷纷积极响应。其中一位参与翻译的校友身患疾病,对于处在疫情威胁之下的日本民众感同身受,因此抱病参与到翻译工作中来。
据悉,目前,志愿小组正在翻译由钟南山、王辰主审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计划与日本同行分享更多中国的防治经验。此外,孟华川还和朋友们一同筹集资金购买口罩,捐赠给物资不足的日本医院。
日本医疗机构发来的部分感谢信内容
学生时代的孟华川曾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奖学金赴日留学。他表示:“疫情暴发后,中国得到了来自日本各界的鼎力帮助。我在医疗系统工作多年,听闻日本多家医院出现集体感染,日本民众的生活也因疫情受到巨大影响,感到十分痛心。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想通过此次行动尽自己所能进行‘报恩’。”
杨明月经营的公司主要从事中日医疗领域合作,受疫情影响,他的公司正在探索开展业务的新模式。他表示:“中日两国之间有着共通的文化,国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就像国内在回赠日本的防疫物资上写下的‘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一样,两国在经济、商业活动等多方面都密切相关。我愿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日本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