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政声| 清江浦:紧跟“指挥棒”,释放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20-05-18 16:02:34 推广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清江浦区得名于1415年开埠的清江浦,2016年10月由淮安市的两个主城区清河、清浦两区合并而成。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对城区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着力补齐短弱指标、巩固优势指标,各项事业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优的发展势头,在今年省对设区市城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全省争先进位综合奖。

01

扭住项目“牛鼻子”

筑就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开发园区改革创新,清河经济开发区创成省级开发区,生态物流园获批全国物流园区,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平台支撑;

积极承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区两带一枢纽”等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红利,强化项目策划运筹,发挥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效能,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在杜绝低效项目进入清江浦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投资200亿元的临港新城、投资160亿元的文旅集聚区、投资60亿元的运都春晓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组建“1+7”专业招商队伍,建立重大项目“项目长”挂钩服务以及“周会办、月排名、季观摩、半年一排序、全年总兑现”等推进机制,3年累计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3个、竣工97个,总投资分别达337亿元和216亿元,实现了项目数量、体量的“双提升”。

02

用好创新“金钥匙”

释放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去年5月,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在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中心成功举办,这座投资16亿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的国际化展馆,仅用300天就建成运营,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淮安速度”“淮安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持续发力。建区以来,我们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一大批省级、国家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等160余项改革事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个窗口”进出、“一套材料”共享,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现场跟踪审批等新模式,打通了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探索推行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专人代办、驻点服务,为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全天候”的优质服务,有效提升区域投资环境和营商服务水平,成功获评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连续两年荣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03

回应群众“新期待”

补齐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短板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依托“阳光扶贫”系统,创新开展“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大讨论”活动、“两不愁三保障”专项巡察,2260户7065人以及5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3个低收入村达标出列;

抢抓省市棚户区改造和改善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有利契机,三年滚动实施22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综合治理261个老旧小区,启动建设农房改善项目14个、125.78万平米,惠及群众4060户、17864人;扎实推进“263”专项整治,完成11条黑臭水体整治,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合格率、生态文明乡镇创建率均达100%。

04

找准治理“突破口”

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底线

在全省率先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推动基层党建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深度融合,由社区党组织成员兼任网格支部书记,引导全区在职党员干部回社区、进网格、亮身份,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紧盯社区工作者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线操盘手”,率先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1+7”制度文件,3年累计公开招录专业人才3批次340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43.8%;聚焦小区治理这一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引导支持社区“两委”干部、小区支部书记、热心老党员等按程序参选小区业委会主任、参与业委会管理,全区新成立或换届的业委会成员党员比例均超过50%,业主代表党员比例达到35%,小区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全区呈现出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的“三降一升”的良好态势。

05

紧跟“指挥棒”

行稳致远、创新突破、破墙突围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综合考核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紧跟“指挥棒”才能把舵定向、行稳致远。结合实际答好“九个有没有”“六个为什么”,坚决破除长期发展形成的思维惯性和惰性依赖,与时俱进丰富完善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谋划 “六个高质量”的实现路径,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紧跟“指挥棒”才能与时俱新、创新突破。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要求,组建成立由区四套班子成员牵头的“四个清江浦”建设协调委员会,以及十大重点工作指挥部,健全完善目标考核、项目推进等工作机制,形成了“集团作战、组团推进”的工作格局。

紧跟“指挥棒”才能把握重点、破墙突围。全面梳理引领、带动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和谐稳定、作风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连续三年开展专项行动,形成了有形有力的工作抓手,真正做到了以重点工作的强力推进、有效落实,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紧跟“指挥棒”才能激发担当、展示作为。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大讨论,率先在全省实施全员电子考勤考绩,深化“慢、等、拖、推、蒙”问题集中整治,细化实化“三项机制”,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示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06

比学赶超

抢抓机遇实现更大进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办好自己事”的信心和定力,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创新锐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比学赶超、争创一流。

一是坚持防疫与发展两手齐抓,奋力夺取“双胜利”。毫不动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依靠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大力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实战机制,织牢织密各领域疫情防控网络,切实做到“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进一步增强辩证思维,积极捕捉疫情中蕴藏的新机遇,深入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举措,全面加快复工复产、转型升级步伐,切实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二是坚持对外与对内双向对标,努力实现更大进位。围绕高质量发展考核要求,抢抓“四化同步”发展机遇,深度对标苏南先进地区,进一步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在新的发展大潮中赢得更大主动;深入研究省目标体系,制定符合区情实际的区内考核体系,细化分解各项指标任务,具体到月、落实到周、责任到人,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三是坚持面子与里子协调并进,聚力增强城市能级。谋划实施新一轮棚改项目,全面加快已征收地块扫尾进程、项目建设进程,提升主城区功能配套水平;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决胜战,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问题整治、宣传引导力度,让文明之风、秩序意识深入人心,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主城区。

四是坚持底线与高线统筹兼顾,致力增进群众福祉。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六个一”挂钩帮扶机制,高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在确保完成省定农房改善任务同时,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等“四个向镇村一线延伸”,真正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五是坚持安全与稳定同步加强,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全力做好国务院和省、市安全生产督导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实施划分优化、规范达标、末梢提升等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三大工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和谐共建攻坚年”“小区治理攻坚年”活动,不断筑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基础。

(作者仲凤笔系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