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将分别于5月21日、22日在京召开。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基于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曾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5月9日,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暗示可能会进一步下调全球经济预期。
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率先遏制疫情并实现复工复产的中国在“两会”上将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提振经济,引来国际社会关注。其中,“新基建”成为近期日本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
最新一期的日本主流时政期刊《周刊经济学人》(2020.5.12)刊载冈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事务所所长酒井昭治的文章称,率先遏制疫情的中国即将步入抗“疫”最后阶段,刺激内需成为当务之急,其中一大看点是中国推出的“新基建”计划。
该篇关键词为“中国经济‘V’字型复苏”的文章提到,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员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8.6%和89.9%,工业经济呈现稳步恢复的态势。
该文认为,得益于全面复工复产,“各项经济数据统计也反映出中国经济‘V’字型复苏征兆。”文章列举称,疫情暴发后,中国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于今年2月跌至历史最低点的35.7%后,3月迅速大幅反弹至52%。随着企业复工,生产指数由27.8%上升至54.1%,新订单指数由29.3%上升至52%。
文章指出,虽然受全球经济停滞的影响,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由28.7%上升至46.4%)依然低于50%,然而中国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旨在刺激内需重振经济。
该文称,中国国务院于3月31日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方针,“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力度,采取多方面措施,着力扩大内需。”其中几项重要政策包括: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汽车消费等。文章认为,由于专项债大幅超过去年发行规模,可预见各种基建工程将提速。
该文介绍,4月2日,中国商务部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购买汽车、节能家电等消费品,旨在促进消费回暖。此外,央行于4月3日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预计约有4000亿元融资流向中小企业。
文章特别指出,应关注中国政府提及的“新基建”:包括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文章分析称,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措施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医疗的发展。此前以5G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将把5G信息技术定位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
文章预测,第二季度后,中国政府加速推进“新基建”、刺激消费的政策将凸显成效。下半年经济增长率或恢复至6%-8%,全年增长率有望维持在4%左右。该文同时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美中经济或将进一步脱钩。这或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超市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产品供应、销售、配送等流程实现数据化管理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新词汇。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只是暂时打断了“新基建”进程。
除了《周刊经济学人》以外,日本另一主流时政财经期刊《东洋经济周刊》4月也曾对中国“新基建”进行了详细解读。日媒的关注与解读,或更多是为日企在华投资提供详实参考。2019年初,多家日本时政期刊社曾接连推出“5G元年”特辑,纷纷预测中国将在5G技术领域领跑全球,提醒日企抓住“新基建”商机。截至目前,百度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腾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日立集团已在5G相关领域开始了紧密合作。此外丰田公司还参与到了雄安新区智能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疫情过后,中国提速“新基建”,对于技术实力强大的日企而言,无疑将是巨大商机。
另一方面,在当前外需持续疲软,内需有待提振的形势之下,推动并加快“新基建”或为中国经济重新提速提供新动力。而从长远来看,“新基建”有望为中国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