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

发布时间:2020-05-20 16:27:53 推广来源:中国俄文杂志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扰乱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中国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减税降费、租金减免、财税金融等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措施,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逐步释放出发展潜力和增长动能。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在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疫情逐渐好转的态势下,中国经济会逐渐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

消费与生产

从需求端角度看,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19年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消费作为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在中国人均收入持续提升和居民消费形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内需潜力十分庞大,且有待释放。随着互联网加速发展和消费观念转变,居民逐渐由线下消费转向线上消费。尽管此次疫情在短期内制约了消费需求,却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新兴消费潜力,不仅丰富了消费途径,也促进了消费新业态的发展。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补偿性消费会加速释放。在疫情过后,餐饮、文娱等服务型消费有望迎来回升和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

从供给端角度看,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十分显著,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延迟复工会在短期内对企业利润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变缓。同时,在疫情影响下,部分医疗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业务激增,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冲击。长期来看,企业产能和生产效率的短期停滞,有望在疫情过后逐渐恢复,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也会进一步增强内需拉动力。制造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此次疫情会加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中国将继续保持制造业的整体优势,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也会进一步得到巩固。

改革与创新

疫情之下,中国餐饮、文娱、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经济运行也在短期内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型产业相继涌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上订餐等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此次疫情加速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不断推动制造业信息化以及产业智能化。数字经济发挥其独特优势和活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技术保障。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形态和模式不断萌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动力。2019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值比上年增长8.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7%,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3%。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此次疫情促使无数企业抓住创新这个跳板,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不仅提升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疫情也加快了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业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迎来创新性增长。

总体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在疫情面前,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充分的韧性与活力,综合竞争优势依然存在,经济平稳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持续优化的经济结构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都是中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强劲支撑。

另外,及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确保经济恢复平稳发展的关键,当前我们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我们需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相信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会释放出来,经济发展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也将圆满收官。

文/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