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在今年这种特殊时期,让遍布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商家活下来、发展好,就业不会出大问题,经济发展依然后劲十足。”近日,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的建议之一就是进一步稳定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姚劲波表示,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时进行新一轮服务产业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支持的平台,恰逢其时。
进一步强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了大量政策举措,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但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长期防疫工作中,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姚劲波建议。一方面适当下调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由最低缴纳5%降至3%;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保缴纳比例,如养老保险参照厦门、深圳等地做法,全国范围内企业缴纳比例统一调整为12%或13%。在降低比例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保基金其他收入来源。
推行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模式,可实现企业间快速高效的人力资源互补,分担公司成本,增加就业容量,缓解临时性供需矛盾。姚劲波建议,政府以定向补贴等方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搭建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平台,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
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在政府指导下,金融机构与拥有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深度分析其生产经营信息,从而生成企业风险报告,计算出可贷款额度,确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贷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姚劲波说。姚劲波还特别关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问题,“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举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职业技能培训近乎停滞,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姚劲波建议:强化政策激励,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职业教育平台;加大组织引导,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线上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为构建灵活、有序市场体系打好基础。
姚劲波表示,58同城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投入,赋能中小企业,让平台的中小商户更多获客,让中小商家都能活下来,而且发展好,共克时艰。疫情发生后,一些企业采取紧缩投入的举措,但58同城逆势加大了市场投放在招聘、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方面,出台了商家六大帮扶措施,包括开设线上防疫物资企业灵活用工等专场,全流量助力相关企业极速招聘;所有中小企业可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免费视频面试等。
数字经济驱动县域经济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云游赏花、线上问诊等新型消费业态成为热点,甚至一些边远农村地区都在使用视频教学、远程教育等。姚劲波认为,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是电商的一次启蒙教育的话,2020年的这次疫情是所有过去线下服务业的“在线化”大普及,全中国从城市到农村进行了一次全面远程化、在线化的一次大型演练,服务业在线化的普及至少提前了3年,整个商业、整个生活全在线化往前迈一大步。姚劲波表示,他们会持续大力发展AI、大数据、VR可视化等技术创新产品,希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加大用户和商户的连接,促进交易,提升效率,为各行各业带去新的能量。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姚劲波今年提交的议案之一。姚劲波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体系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经济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县域信息化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人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此,姚劲波建议:通过搭建本地互联网信息平台,进一步服务人民群众;建设基层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快普及互联网应用技能;以数字经济驱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姚劲波表示,58同城也在进行切身实践,其旗下的58同镇3年来已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的乡镇,充分说明县域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建议,各地将本地特色工业、农业产业及服务业与信息化手段充分结合,搭建本地化服务平台。
姚劲波认为,县域经济亟需抓住数字转型的战略机遇,以信息化为引擎,实现升级跃迁。各地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特色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