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北京消费季”正式开启,进一步推动北京各行业复商复市,加快实现消费回暖。
中央最近一再强调,实现“六稳”“六保”要有底线思维;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则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那么,扩大内需和“六稳”“六保”是什么关系呢?
扩大内需是实现“六稳”“六保”的根本举措。因为只有扩大内需,才能够把潜在蛰伏的发展潜能激活。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蛰伏的发展潜能”。只有通过改革把增长的潜能激发出来,才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最终才有可能实现“六稳”“六保”。
大家熟知的“自行车理论”讲的是自行车在平稳前进时是最稳的,也是没有风险的。如果失速,就会很慢,而且肯定要倒下来,如果太快也会有风险。目前,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是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措施。
而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就要靠扩大内需。特别是美国最近在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推动美中经济脱钩,世界范围内疫情的影响使我们的出口订单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更成为我们的一个正确选择。
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扩大内需要紧紧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紧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这七大领域可以说是我国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一个新任务。这一轮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设施。5G基站的建设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特高压输变电的建设将会把我们西部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用电的重负荷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工业互联网将拉动中国经济加快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都将为经济升级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
这七大领域累计投资大概需要几十万亿,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成熟度抓紧开工建设,这对应对疫情影响,完成全年发展任务是非常有利的。
二是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不平衡”和“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通过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城乡之间建立一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等价交换体制和机制,就能够把城市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先进的生产要素引到农村去,促进农村的发展。
乡村振兴主要干好四件事: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工的市民化、特色小镇建设。把这四件事做好了,就能够激发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新动能。
三是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今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比GDP超过美国的意义还要大。因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通过扩大进口、扩大消费,可以建立一个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是把环保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十四五”应当成为绿色转型的一个时期,重点要解决环保产业面临的四大问题:把雾霾治理好、把黑臭水治理好、把垃圾全部资源化加以利用、对土地的面源污染进行治理。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解决环保产业这四大问题需要大量的投入。首先需要一个建立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因为环保产业提供的产品,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等都是公共产品,建立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机制能为环保成为支柱产业打造一个市场环境。其次是固体废物的处理。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综合垃圾存量已经达到800亿吨。根据测算,把这些固体费用全部加以资源化利用需要投入4万多亿,每年产生的增加值能够达到4万亿,可以增加就业400多万人,每年产生的税收几千万,可以减少碳排放6亿吨。所以,要把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第四个重点。
本文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政策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期)上的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