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国内反华情绪不断升温,花样之多令人咋舌——从普通商品、电信设备到APP应用,印度抵制“中国制造”的范围越来越大。
△ 《印度斯坦时报》:从Tik Tok、UC浏览器到百度地图……印度宣布将禁止使用59个与中国相关的应用程序。
7月1日,印度政府再出损招,不再允许任何中国公司或与中国公司合资的企业参与道路建设项目。
△ 《印度快报》:印度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长尼廷·加德卡里称印度将禁止中企参与道路建设项目。
另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在两国局势紧张之际,印度总理莫迪今天去了列城(位于拉达克地区)。
△ 莫迪突然访问列城 图源:印媒
与此同时,印度还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先进的“阿卡什”快速反应地对空导弹防御系统……
可以说是“来势汹汹”啊。
而就在不久前,6月22日进行的第二次中印军长级会谈中,双方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动事态降温。
“说一套做一套”的背后逻辑
一面说着要和中国好好谈,一面却在抵制“中国制造”,甚至加紧进行军事部署。印度“说一套做一套”的背后逻辑到底是什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在接受百通社采访时指出,危机或者冲突发生之后,所有人都会呈现出自己才是持有和平意愿的一方。印度也是这样。它需要向国内外释放自己是致力于和平以及愿意推动局势降温的姿态。但另一方面,印度还需要通过示强等方式向外表达对中国的情绪。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莫迪政府与印度过去的政府不太一样,他一直是喜欢打“民族主义”牌的。像2019年克什米尔的恐怖事件发生之后,莫迪首先想的就是越境打击巴基斯坦。2016年,印度也是越境到缅甸国土上去打反印度政府的组织。
然而,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印度并不敢随便行动,但肯定也是要想办法示强的。所以,对外示强,这是莫迪政府自身的特点,或者是由莫迪本人需要塑造强人形象而决定的。
在此次边境冲突事件中,印度官兵越线在先、挑衅在先,虽然自知理亏,但印度国防部摆出“强硬”的姿态,也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让“面子”上不至于那么难看。
企图以“印度制造”代替“中国制造”
受印度政府对中国“示强”姿态的影响,印度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也下降不少。不少印度人竟然把自己买的中国电器都给砸了。
△ 印度西部城市苏拉特的一户居民,将家中的中国产电视机从二楼阳台丢下了公寓楼,楼下围观的群众一拥而上开始用脚踩,用棍棒打,并最终砸坏了中国产的电视机。
林民旺指出,中印关系这几年其实一直处于滑坡阶段。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发生后,印度很自然要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抵制“中国制造”,就是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发作的一个表现。
△ 印度网民称:“是印度人就要买印度产品。”
除了拿“中国制造”出气,印度政府也在别的地方给中国“拆台”。
印度政府一直希望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不仅如此,印度还企图让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也与中国“脱钩”,好让美国和日本设在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到印度去,以发展“印度制造”。
印度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目前,它规划了很大一块面积要搞工业园,说是要用于承接美国和日本从中国撤出的制造业企业。
闹完情绪,还得重回理性
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是印度想脱就能脱的吗?
《印度时报》网站6月21日发表了印度经济学家斯瓦米纳坦·艾亚尔的题为《为什么莫迪不能重犯尼赫鲁的对华政策错误》的文章。文章指出,在主张经济上与中国“脱钩”和对华军事强硬方面,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也都尝试过,但均以惨败告终。莫迪不应在这两方面重蹈覆辙。
林民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中国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闹情绪归闹情绪,但与中国经济“脱钩”,实际上是办不到的。比如,在工业制成品中,印度制药产业的原料药对中国的依赖超过70%,太阳能电池对中国的依赖超过90%;在日常耐用品中,印度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也超过了50%。而印度人又很追求物廉价美,环顾世界,有几个国家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呢?所以,印度“情绪化”结束之后还是要回归理性的。
△ 根据印度国内的销售统计,2019年,印度国内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除了三星之外,其他四家分别是小米、vivo、OPPO和realme,这四家厂商都是中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占到了65.5%。
谈到如何处理中印关系,林民旺强调,边界问题只是中印之间一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不应该影响到中印关系发展的大局。他表示,目前,印度的做法是有些过激了,把边界问题扩散到了其他的领域。当然,这也符合印度一贯的做法。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要适当地回应印度,可以对等地回应它,但不要跟它陷入到“口水战”中。没必要,因为——论吵架,中国人可能吵不过印度人;当然,如果印度人要找我们打架,中国人还是打得过的。
- END -
采访、撰文 / 张晶
受访专家 / 林民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宁静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