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世界不是一座孤岛

——刘宇谈“疫·镜”云摄影展
发布时间:2020-07-09 10:19:55 推广来源: 人民画报

疫 · 镜

6月29日,全球首次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同类大型展览:“疫·镜——国际抗疫影像纪实”云摄影展,在中国北京启动。27个国家的百位摄影师,用镜头讲述了这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世界与人类。

面对灾难,摄影具有永久的记录力量,它可以警醒人类不忘却磨难,不重蹈覆辙,亦能够抚慰灾难带来的苦痛。云摄影展的开启,为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提供了一个针对同一主题进行思考和诠释的平台。

今天,我们为您展现的是

中国资深摄影人、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

刘宇的独家观点。

从2月20日到4月25日,刘宇在中国武汉坚持了整整66天的采访和拍摄。他不仅用摄影直击现实的独特力量参与其中,更以文字细腻深刻的生命体验表达了他的人文关照。

世界不是一座孤岛

一个在特殊时期、以特殊方式举办的展览,把我拉回在武汉度过的66个日日夜夜。似曾相识——在评价摄影作品时,我不太想用这样的词汇,但的确是我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展览的主办方在短时间内汇聚了27个国家的摄影师,共同面对同一个题材,尽管拍摄的对象和呈现的环境不同,尽管选取的视角和采用的方法不同,不需要借助文字,我们也可以如此轻易地感同身受、理解彼此。

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大难之下的国民心态。从个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从世界的维度反观自我,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将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称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懂得帮助身处困境的同类。也只有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才能取得全球抗击疫情阻击战的胜利。

摄影术发明以前,人类的历史主要是用文字书写的,摄影打开了另一扇观看世界的窗子。我们都知道战地记者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制止战争,你可以把战争的真相告诉全世界。谁也不希望有灾难,但只要有灾难,就有摄影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勇气传递信息,也用温暖打动人心。当代摄影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人类用影像记录生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需求没有改变。

虽然照片只是时间的碎片,但当把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现在或者以后,人们就有可能相对全面地看到世界在这个特殊时期发生了什么。#p#副标题#e#

“疫·镜——国际抗疫影像纪实”云摄影展图片精选

2020年1月31日,中国武汉。一名佩戴口罩的男子行走在长江大桥上。摄影 无畏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曾经喧闹的意大利都灵市中心的罗马街变得冷冷清清。摄影 安德烈亚•瑞斯泰克(Andreja Restek)

意大利罗马。行人走过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拉扎罗·斯帕兰扎尼医院。摄影 马克斯·英特里萨诺(Max Intrisano)

2020年3月31日,俄罗斯莫斯科。一位行人⾛过空旷的红场。摄影 谢尔盖•库克欣(Sergei Kuksin)

2020年3月1日,中国武汉。陕西援汉医疗队队员在出征前都剪了短发,以降低病毒感染风险。摄影 刘宇

2020年5月12日,俄罗斯联邦医学生物局(FMBA)下属联邦高级医疗技术中心(第119临床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该中心主要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摄影 谢尔盖•波比列夫

2020年2月23日,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内,医护人员比出胜利的手势“V”。摄影 徐讯

2020年4月29日,墨西哥墨西哥城。华雷斯医院的一名护士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后向同伴挥手致意。摄影 马尔克 ·佩拉埃斯(Marco Peláez )

2020年4月6日,中国武汉。北京协和医院援汉医疗队准备返程。武汉市民向医疗队队员伸出大拇指致意。摄影 陈建

2020年3月28日,法国巴黎。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斯特凡·塞内沙尔在自家窗口前为邻居演唱。新华社 供图

中国北京。疫情期间,颐和园公园中相拥的情侣。摄影 姜永刚

西班牙巴塞罗那。两位戴着口罩的老人相互搀扶。摄影 霍尔迪•特伦扎诺(Jordi Trenzano)

2020年4月11日,中国武汉。黄鹤楼下的广场舞。摄影 徐讯

2020年4月6日,法国巴黎。人们在一座桥上锻炼身体。新华社 供图

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广场,一对情侣戴着口罩亲吻。摄影 克劳迪奥·布鲁福拉(Claudio Brufola )

2020年4月28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市民戴着口罩跑步锻炼。摄影 迈克·劳里(Mike Lawrie)

这场波及全球的疫情,

让我们再次看到影像

在记录现实生活方面的强大力量。#p#副标题#e#

作者简介

刘宇,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后任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和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摄影部中央新闻采访室副主任、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1996年晋升高级记者, 2004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确定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4年8月,调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理事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