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北京大学医院核酸检测采样点,医护人员(右)在采集核酸检测人员的咽拭子。
7月2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2例。这已是北京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数连续5天为个位数。
从6月11日开始,1例,2例,6例,36例,21例,25例……数字由个别零星,到浮动稳定,再到缓慢下降。6月16日,北京宣布重回二级响应状态。6月21日,北京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9例),之后又不断徘徊在10例左右。这个数字的浮动变化成为我们茶余饭后最关心的话题。
北京市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及时锁定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6月8日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中对八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从6月12日起,一场有序组织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在北京市悄然铺开。
亲历
人们在北京市西城区手帕口南街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排队等候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6月25日晚10点,我收到单位发送的核酸检测的通知:“我局职工可于6月26日下午自愿、免费参加北京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虽然我生活、工作都不在高风险区,但家人很支持:“去测一下也放心!”于是,我于次日来到单位通知的临时核酸检测点——北京展览馆广场,登记过后,就由场地内的工作人员安排排队,等待检测。
场地内,大家基本都按照间隔1米的要求排队并带好口罩。虽然互不相识,但还会在等待的时候,相互寒暄几句。排在我前面的男士是一位公交车司机,他是应公司要求来检测的,“我接触人多,检测一下对自己对别人都好。检测完了我继续回去干活儿。”
检测组很多,速度也快,大约等待了20分钟,就轮到我了。身着全身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让我头尽量往后仰,张大嘴并发出“啊”的声音。我感到棉棒在喉咙深处左右划拉了两下,还没有开始感到不适,就结束了。蘸取的分泌物收集至试剂管中。一旁负责疏导的工作人员告知,48小时后,就可以在“京心相助”微信小程序上查询到检测结果。
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北京市西城区手帕口南街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摆放样本。
6月11日以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连续召开,不断针对新形势做出新部署。全面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与摸排、开展环境采样及消毒、确保蔬菜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一天一场甚至两场发布会公开信息。
本轮核酸检测起初是围绕5月30日以来到过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或与市场销售人员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展开的。除了个人主动报告,北京市还利用大数据定位,查找去过新发地的人员。
此后,核酸检测规模不断扩大。从新发地等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到本市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常住居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公共领域服务人员、已返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参与重点区域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等。
截至目前,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物流等人员,中高风险街乡医务人员、防疫一线人员和交通、商超、银行等服务领域人员均已完成核酸检测。
武汉教训:“核酸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无创诊断的“金标准”,尽快通过核酸检测找出感染人群,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
他表示,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核酸检测,那就不能尽快找到传染源、发现病人,也无法进行相应的隔离,那就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传播;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核酸检测,就不能有效、迅速治疗,可能会增加潜在的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比例,增加病死率。
“此次新发地疫情中,北京市近一半以上确诊病例都是通过主动积极的核酸检测发现的。截至6月23日24时北京256例确诊病例的发现方式中,核酸筛查共137例,占53%。”
“实际我们是有这样的教训。”他表示,在武汉发生疫情的初期,由于核酸检测能力有限,不能迅速有力控制社区、家庭的疫情传播。“所以说,核酸检测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快速控制疫情传播,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对于全面复工复产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检测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的背后
北京今年全体考试工作人员也将在考前进行核酸检测。
截至6月28日12时,北京自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完成采样829.9万人,已完成检测768.7万人,基本完成“应检尽检”人员动态清零。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张强介绍,除持续提升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外,北京通过引进外省市和批准新的本地检测机构的方式,使全市检测机构由此轮疫情暴发前75家,迅速扩充至144家。特别是12个外地省市派出的20支核酸检测医疗队共413人全力驰援北京。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断改进检测方式,对感染低风险人群实施5人及5人以下样本进行混样检测。若是这5人样本检测阴性,则全部通过;若为阳性,则会通知这5人再分别进行每个人单独的测试。据检测人员介绍:“采取这样的检测方式,可使单日最高检测人数提升至108.4万人,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5月,武汉市曾在10多天时间完成990万人的核酸检测,每天的检测能力从30万人次快速突破到了100万人次。这一数字也一度被质疑,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卫华回应道:“一是因为我们扩充了更多的核酸检测机构;二是因为我们增加了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和设备,人员轮换,机器不停,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三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混样检测的新方法。通过这三个途径,武汉核酸检测的能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至于北京何时完成检测,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华回应说,将会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专家意见做出科学的判断。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已累计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9041万人/份,中国的核酸日检测能力为378万人/份。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翔
图片来源:新华网、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