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香港国安法,中国大国成长的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0-07-09 16:45:11 推广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7月8日上午,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在香港铜锣湾维景酒店正式揭牌,驻港国安公署署长郑雁雄,副署长李江舟、孙青野首次亮相。

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执行机制基本形成

在此之前的7月6日,刚刚成立的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已经举行了首次会议,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骆惠宁列席会议。香港特区政府也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四十三条实施细则》刊宪公布并在7月7日生效。

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前排中)担任主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骆惠宁(前排左二)列席会议。(图片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网站)

驻港国安公署作为香港特区“国家安全的守门人”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这是继香港中联办、驻港部队和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之后,中央驻港的第四个机构。这标志着根据全国人大决定而制定的香港国安法所设定的双层立体的维护国家安全执行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驻港国安公署在三种特殊情形下可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案件涉及外国或境外势力介入的复杂情况,香港特区管辖确有困难;出现香港特区无法有效执行香港国安法的严重情况;出现国家安全面临重大现实威胁的情况。

香港国安法促使港区乱象走向终结

6月30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当天晚上11时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香港国安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公布实施,法案已由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签署,并于6月30日晚刊宪生效。

今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3周年。就在此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制定和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对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机构、罪行和处罚、案件管辖、法律适用和程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机构等重要问题作出具体而详细的规定。

从国家层面完善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这一重大的立法举措不仅让香港特区过去一年“修例风波”带来的乱象丛生的颓势走向终结,催生香港特区上下焕然一新的形势和政局,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意志和行动。

香港国安法为何是美国政客的眼中钉?

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开启香港国安法有关立法程序之后,美国政府的立场和诸多政客们的政治表现可谓是异常激烈。

首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得知此消息之后立即宣称,中国在香港推行国家安全立法如果发生,美国将会非常强力地回应。美国国务院在6月26日宣布,因涉港问题对相关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措施,国务卿蓬佩奥之后声称,这是兑现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惩罚相关中国官员的承诺。6月29日,蓬佩奥宣布停止向香港出口防卫产品,并将对出口香港的军民两用科技产品实施新的贸易限制,与出口至中国内地的相关产品同等对待。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则发表声明称,美方正在取消对香港的特殊相关待遇,停止给予香港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包括出口许可证豁免等在内的经贸特殊待遇。美方正在评估其他措施,进一步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

目前,美国给予香港特殊待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允许港元和美元自由兑换、把香港视为独立关税区以及允许香港进口美国科技产品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月30日针对美国政府的表态作出回应称,香港因美国制裁受到的影响非常小,美国每年从香港获得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现在只要求军用及军民两用产品出口需先申请出口许可证,不等于不允许出口。“我们很多用这些产品的行业都有替代品,香港受到的影响会非常小。”“任何的制裁行动都不会吓怕我们,我们也都有心理准备。”

7月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新闻发布会上叫嚣称香港国安法破坏香港自治,并声称将继续推行终止香港特殊待遇的指令。他还声称“美国对香港所有人的安全深感担忧”,对于香港国安法第38条非常正常的保护性管辖规定,即“不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本法规定的犯罪的,适用本法”,蓬佩奥居然像一个“法盲”一样评论指出,这一条文可能“危害到美国人”。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迅速启动立法程序,先后审议通过所谓的“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Autonomy Act),并提交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该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在立法后90天内向国会提交有关中国政府的报告,并赋予总统对制裁对象采取一定手段的权力。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借助去年香港“修例风波”不遗余力地推动制定“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试图实现香港从“英退美进”到“美国主导”的转换,而今又层层加码,步步紧逼地放出大招向香港挥舞起政治、法律和经济大棒,图穷匕见,更加刀刀见狠。这一面显示出美国将香港作为中美博弈和政治较量重要一环的基本判断和考量,另一方面也显出美国方面力不从心、黔驴技穷、捉襟见肘的衰颓之势。

对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在7月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说,“现在做的是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这个关你什么事情,这完全是我们的内政。我又没有招你惹你,你凭什么对我动粗?!香港人喜欢说两句口头语‘有冇(没有)搞错?’‘关你咩(什么)事!’当然我们也不是吓大的。中国人看别人脸色、仰人鼻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赋予特区“一国两制”实践之魂

美国对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作出如此激烈的反应,从另外一个侧面暴露出我们过去23年在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方面的问题与短板,那就是未能及时推动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实现从统一到治理的转换,让香港内部激进政治力量和外部政治势力勾连互动找到可乘之机。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外部力量强势干预和介入的情况下,从自治到独立是很多曾经被殖民过的国家和地区未能逃脱的命运。对于香港这个曾经被英国实行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并且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际和区域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而言,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去应对这样的挑战,而且要反其道而行之,有针对性地打破这样一个“政治神话”。

 6月30日,香港市民在铜锣湾街头支持实施香港国安法。

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不断走向更大的成功,标志着我们的大国治理不断走向正轨,也标志着中国的大国地位不断得到确立。在此过程中,香港特区要不断进行角色的调整,和国家一起走向世界,主动推动新的世界格局的塑造。中国也要向世界理直气壮地表达正当合理的诉求,要为世界上那些敌视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反华力量确定规矩和边界,绝不允许在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内跑马圈地、肆意妄为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3年之后,英国一些内心深处充斥着殖民主义情结的政客也跳出来拿香港国安法说事,他们依然一厢情愿地沉浸在过去的威风之中,对昔日的荣耀依然念念不忘,甚至混淆视听地搬出《中英联合声明》对属于特区治理的事务指指点点、干预施压。

事实上,《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中英两国政府就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达成的共识,其历史使命早已经完成。在全国人大制定香港基本法的过程中,《中英联合声明》中的很多内容都被进行了吸纳和转化,不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所需要遵循的基本法律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们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香港回归之后,如何治理是中国主权内部的事情,现在和未来实现香港特区治理的基本法源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英联合声明》并不构成有效的法源。

6月25日,市民在香港添马公园展示巨幅国旗(无人机照片)。

而今,在香港国安法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英美这些国家试图靠单方面采取所谓的制裁措施逼迫中国让步,这无疑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行径,注定是无法得逞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外兼修是我们这个东方古老大国超越成长走向世界的必修课。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香港国安法实际上赋予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践之魂,展示了“一国两制”实践民族精神的底蕴,具有强烈的中国意志和中国力量,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也是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重塑的重要举措,意味深长。

从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到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在香港特区刊宪实施,再到7月6日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7月8日驻港国安公署正式揭牌闪亮登场,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国家层面推动香港特区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重要目标顺利得以实现,这是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实践新的起点,也是让香港重拾信心走出危机、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让香港告别“不设防城市”,让香港特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和香港同胞共同的心愿。祝福香港特区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 END -

撰文 / 李晓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 / 宁静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