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突然宣布,最快将于当地时间周六(8月1日)禁用抖音国际版TikTok。各大媒体普遍认为,这是继华为之后,美国政府假借“国家安全”的名义,与高科技公司联手对TikTok的围猎与巧取豪夺。
英国路透社8月2日发布独家消息称,特朗普已同意给字节跳动(TikTok母公司)45天时间与美国微软公司协商出售事宜。
美国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外,此前还极力怂恿“盟国”一同抵制TikTok。日本上周针对TikTok的一个举动便引发了各界的议论与猜想。
他用过TikTok吗?
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28日报道,隶属于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规则制定战略议员联盟”决定向政府提议:针对限制中国企业开发的App而进行立法,其中限制对象包括TikTok。担任该联盟会长的前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向媒体表示,为回应美国要求,政府应强化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管理规范。
日媒报道相关动向
TikTok能通过短视频,简单直观地表达复杂内容。2017年登陆日本后,很快就成为了日本年轻人普遍使用的一款App。日本一些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机构为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专门在抖音上开设账号推送短视频。
“我们不清楚限制使用的范围是指所有与中国相关的App,还是仅限TikTok一家。目前只好密切关注相关动向。”日本神奈川县知事办公室宣传战略课长大塚美保在接受日本《东京新闻》(7月31日)采访时表示。
去年11月,神奈川县与TikTok就为地方宣传战略建言达成合作协议。迄今为止,神奈川县政府通过TikTok发布了一系列与宣传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残疾人共生等相关的短视频,获得舆论好评。
大塚美保表示,TikTok在日本高中生中使用很广泛,神奈川县希望能从TikTok公司获得积极建议,使政府的宣传方式易于年轻一代接受。同时,大塚美保特别强调:“(应用TikTok时,)我们使用的是与县政府网络分开的终端,不存在政府信息泄露的情况。”
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出演TikTok短视频
除了神奈川县以外,大阪、广岛、福冈、北海道等日本地方政府也通过TikTok积极地推介当地旅游与物产。此前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强大领导力的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便于5月25日亲自出演TikTok短视频,推销因疫情销路骤减的北海道牛奶。
对于日本可能禁用TikTok,部分日本网友提出质疑。
一些网友在推特上表示:“甘利明自己恐怕从未使用过TikTok或WeChat(微信)吧?凭什么认为中国开发的App有安全问题?”
日本推特截图。有日本网友表示:“政治家们,与其说TikTok这个那个的,好好想想新冠病毒怎么办吧!”
另有网友愤怒地表示:“TikTok虽然是中国开发的,可这不是理由吧?我听说Instagram(Facebook旗下的App)(人脸识别)相当恐怖!……推特就没问题吗?……前阵子推特上还发生了犯罪……”
还有网友则表示:“日本对美国言听计从,限制使用中国开发的App,这有待商榷吧?美国想利用谷歌盗取个人信息,也不是做不到!”
禁用源于美军沉迷TikTok?!
对于美日拟限制TikTok的动向,日本信息安全公司“网络防御研究所”高级分析官名和利男对相关来龙去脉进行了解读。
名和利男在接受《东京新闻》采访时称:“(美国禁用TikTok的)发端源于美国增强军事管理的需要。”他透露,TikTok用户激增的那段时间,美军曾使用TikTok招募新兵。新入伍的许多士兵是TikTok的重度依赖者,结果导致美军的训练方式、设施的相关信息大量外流。为此,美军于今年1月禁止士兵在派发的终端设备上使用TikTok。
名和利男表示,在开展相关调查时,美国认为发现了TikTok存在信息泄露的脆弱性。“日本(此次探讨限制有关App)与美国步调一致,仅仅是因为国内没有负责判断信息是否泄露的机构。”
《东京新闻》则在相关报道中强调,美国虽主张TikTok从用户手机中窃取情报转交中国政府,但现阶段并无确凿证据。同时,该报重提“棱镜门”,表示指责中国的美国政府此前曾秘密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后因美国前中情局技术分析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曝光而将事实公诸于众。
面对汹涌舆情,自民党“规则制定战略议员联盟”不得不出面澄清。近日,联盟会长甘利明的事务所在给在日华人媒体《中文导报》的一份说明中否认了关于“禁用TikTok等中国App”的报道。该说明表示:我们是希望验证美国、英国、印度讨论禁止的App究竟有什么安全隐患。如果有风险,应该用何种方法规避?或者有哪些替代方案?相关议员联盟首先对此进行讨论,仅此而已。
无论此次TikTok事件以何种结局收场,美国挑起的闹剧无疑再次践踏了自由贸易准则以及有关国际规则。信息时代下,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属于谁,由谁管理,如何保护?就此议题,国际社会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然而,动辄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肆意打压他国的做法,终将被文明社会所抛弃。各国应携手维护平等协商、互惠共赢的国际规则,还是追随一些国家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是21世纪大变革的时代,留给每一个国际社会成员的课题。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