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村美民富产业旺——乡村振兴的“陕西样本”

发布时间:2020-08-11 17:08:06 来源:中国报道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西桥村

党中央连续 17 年聚焦“三农”主题印发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近年来,陕西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聚焦“村美民富产业旺”主题,书写出了乡村振兴探索实践的“陕西样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但鉴于各地农村发展的程度不同、村情村貌不同 , 现在各地都还处在摸索阶段。自2018 年以来,陕西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 年)行动方案》《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地。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陕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和破解农村垃圾治理为抓手,协调各方面资源要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规划建设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样板村镇,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批全国典型案例,为各地探索普适性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参考。

优美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咸阳市泾阳县口镇褚家村,水泥路笔直平坦,街道干净整洁,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5 月 5 日,西安市高陵区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卓著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获得 2000 万元奖励支持。这是全国 20 个受到督查激励的地方之一。近日,记者来到西安市高陵区通远村和米家崖村,漫步在两个“高颜值”村庄平坦整洁的村道上,欣赏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装点的绿植,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的真实画卷。

西安高陵区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获得 2000 万元奖励支持。

在通远街道办事处通远村村民小组七、八、九组之间,有一处幽谧的红砖小路,两旁种着各类花卉。通远村党支部书记李五明介绍,这里原本有一条沟渠,是 3 个村民小组交界的地方,过去许多村民把后门开在这里,垃圾废水都直接排在这里,到了夏天蚊蝇滋扰,臭气熏天,是村里出了名的脏、乱、差地带。“去年村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不但清理了垃圾,平整了土地,用废弃的红砖硬化了道路,还沿着这片狭长地带建起了曲径通幽的花园。”通远村八组村民李争鸣告诉记者,听说要治理屋后的臭水沟,附近的村民都很高兴,主动为施工人员送来茶水。生活环境变好了,家门口多了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村民住着也就更舒心了。

来到泾渭街道办事处米家崖村,你会一下被眼前花园般的村庄吸引住目光 :宽阔整洁的道路、精心设计的景观实践 全面小康的小品、景色宜人的农家小院、装饰一新的文化长廊……从入村的牌楼到每一处门前小院,记者眼见到一处处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细节,旧石碾上绘着各式花鸟图案、废弃水塔改造成假山、旧米缸粉饰一新而成的标语牌、碧蓝天空下新修建的党建广场……处处有亮点。米家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古崇利告诉记者,如今大家都能主动维护村庄卫生,环境好了,村里新开了不少农家乐,每到周末游人络绎不绝。

高陵区按照“减”字为先重分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 ;“好”字当头重质量,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治”字为本重成效,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净”字为准重提升,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高陵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 年以来,高陵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盯一类县整治标准,高起点定位,严要求落实,全方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快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全省前列。

特色产业引领村美民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作为一个拥有 29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陕西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多达 162 个,占全国示范村镇总数的 6.6%,位居全国前列。这与陕西省近年来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工作密不可分。

山上的苹果,沟底的坝,村庄坡洼都绿化 ;顺道的大棚,拐沟的养殖,家家户户奔小康 ;房屋戴帽子,墙体穿裙子,道路绿带子,山体盖被子……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这里的环境大变样,群众过上了好日子。7 月初,地处革命老区的安塞,引起了“重走红色新闻路”媒体记者的关注。

来到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尧沟丛林养鸡专业合作社时,合伙人付世玉刚从雏鸡室出来。沿河湾镇崖尧沟是黄土高原典型的拐沟村,多山坡地,没有川水地,适合发展养殖业。2019 年成立的丛林养鸡专业合作社依山而建,占地35 亩,存栏 10 万只。

养了半辈子鸡的付世玉做梦也没想到,操作几台机器就能管好几万只鸡。“你看,我们的鸡舍就没有人,喂食、清扫、收蛋全靠机器。目前我们有 8 万只鸡,整个养鸡场不到 10 个人。”付世玉指着监控屏幕说。这个由不到 10 人运行的养鸡场,带领 30 多户群众奔向了小康生活。

站在坡上的养鸡场门口,坡下的湖羊养殖场尽收眼底。这是延安市规模最大的湖羊养殖示范基地。高家峁村村民高明雄在养殖场打工,领养了 10 多只母羊,通过精心喂养,每只母羊平均产下3 只羊羔,上个月他拿到了 8000 元工资。

要让村民致富有底气,就要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安塞区贾家洼村,村民王涛家平房上的太阳能板,吸引记者走进这座干净的农家小院。“现在太方便了,只要有太阳,一年四季都能洗澡,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涛说。

安塞区积极整合行业部门扶贫项目,加快各乡镇贫困村公路、水利、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晚上黑麻麻,白天土拉拉,现在可好了,这路不管雨天、晴天都走得轻快,晚上还有路灯。”贾家洼村村民贾桂莲说。目前,安塞全区还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处理后的水透亮无味,达到排放标准。

如今的安塞,水变清了,岸变绿了;这儿的乡亲富了,乡村美了。

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

夏日的咸阳市泾阳县口镇褚家村,水泥路笔直平坦,街道干净整洁,每隔几十米就设有一个垃圾桶。一大早,身穿橘黄色马甲的保洁员便上岗了。老何作为保洁员,每天的任务就是村前村后“收拾”,把纸屑、塑料包装袋等各种垃圾“关进”垃圾箱。“以前夏天一刮风,树叶、秸秆满路上跑,脏得很。现在每天打扫,环境大不一样了。”

泾阳县创新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 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变过去“村、镇、县”3 个管理主体为第三方公司一个主体,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统一规划清运线路进村收运,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为做好垃圾分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从环卫公司进村后,所有街道都干干净净,看着真舒服!最重要的是大家环保意识增强了,再也看不到大人、小孩乱扔垃圾了!”褚家村党支部书记何满盈自豪地说。

与过去县镇村“层层掏钱搞突击,卫生整治难见底”的局面不同,泾阳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形成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盘棋,有效破解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难题,花最合理的钱、解最难的“结”,切实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群众享受最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2019 年 12 月 9 日,首批 18 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京发布,“陕西泾阳引入市场化服务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难题”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评选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挖掘基层实践经验、树立典型样板,化解农村公共服务难点痛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泾阳县案例成为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的唯一入选案例。

专家认为,陕西泾阳结合农村人口规模、自然环境、垃圾产生规模等情况,因村制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有效破解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谁来干、怎么干、钱从哪儿来的难题,对创新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运维机制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更重要的是,泾阳通过提升垃圾处理效能,做好垃圾分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同时大力探索智慧环卫,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插上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

陕西目前已明确 290 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目标。到 2020 年底,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村规民约建设推进有力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主导产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 70% 以上,示范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陕西在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幸福大道上,正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追赶超越,奋力前行。

文/李晓燕 师霞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