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网络安全已成为新基建数字化的“基座”

发布时间:2020-08-12 16:04:2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也没有新基建的安全。伴随着新基建的全面部署,安全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安全成为新基建的“基建”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不能再成为数字化、信息化的一个附庸。网络安全不再是辅助,而是新基建数字化的基础,没有安全的顶层设计和方法论,我们面临的将是数字的裸奔。数字化跑得越快,数字化带来的灾难就会越大。”在第八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 2020)上,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如是说。

在周鸿祎看来,数字孪生时代,意味着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大数据驱动业务、软件定义世界,整个世界的基础都架构在软件之上,工厂、电力、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皆与数字化挂钩。一旦发生网络攻击,其影响力更甚核弹。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新基建数字化的“基座”。

“新基建的本质是数字化基建,中国新基建有两个主要场景,一个是智慧城市,一个是工业互联网。前者提高城市治理管理水平,后者是让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都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周鸿祎说。

2020年以来,我国新基建发展势如破竹。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相关统计显示,新基建直接、间接带动的投资规模在“十四五”期间差不多达到30万亿。

无疑,未来十年,大量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都将基于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一旦安全出现问题,将给数字经济带来“地震式影响”,安全俨然已成为新基建的“基建”。

“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能说信息化先做起来,如果有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解决,这是不对的。从一开始,我们讲新基建的时候,网络安全就必须同时考虑。”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倪光南强调道。

如何面对这片充满未知的安全战场?

面对新基建这片充满未知的安全战场,我们该怎么做?

周鸿祎认为,漏洞和人带来的问题是不安全的源头。安全的本质是人和人的对抗,一切没有经过对抗检验的安全都是假安全。任何安全产品都可能被找到漏洞进行攻击,真正的安全并不在于做出“银弹”产品,产品总会被抛弃,总需要更新换代,重要的关键要素是安全专家的持续运营。

“新基建风口下网络结构更加复杂、边界更加模糊,传统和新型网络安全风险聚集,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安全行业需要考虑建立新的网络安全体系框架,来满足‘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信息化安全保障需求。”周鸿祎分析道。

在第八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 2020)上,360上推出了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并将若干城市、行业、集团安全大脑利用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组合连接、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了分布式国家级安全大脑,实现协同联防、深度防御。

周鸿祎强调,数字孪生时代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超百倍增长的安全挑战,要解决安全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能力,帮助其建立运营体系。

“新基建下的安全,甚至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网络安全来定义,很多场景都潜藏着安全风险。需要从顶层设计,建立相应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到安全企业的实践和体系化运作,共同推进新基建的安全发展。”8月3日,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秘书长雷晓斌在国内首个新基建安全大赛启动仪式致辞时表示,在当下新基建蓝图不断构建的过程中,产业形态和安全边界都在重构,政府、企业、机构以及科研系统需要从顶层设计到企业实践深度参与,共同推进新基建的安全发展。

在法规方面,值得一提的是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与2017年5月发布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相比,新的《办法》在适用范围、审查主体及判定因素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更具战略性、优先性和针对性,开启了我国网络安全审查的新篇章。

“面对新基建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再是单一的用户、企业问题,而将会扩展到整个网络和云,必须要联动生态的力量,寻找破题的办法。”腾讯副总裁丁珂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在新基建的场景下,产业链上下游要注重威胁情况共享,共建数据联盟,既要保护数据以及数据更大范围的共享,又能保证各自彼此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新基建时代,要从树立安全可信的科学网络安全观、构建新基建网络安全主动免疫新体系、打造主动免疫可信计算3.0新型产业空间等方面出发,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