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当青铜遇上插花

——当代旅日艺术家王传峰的跨界追寻
发布时间:2020-08-13 17:23:54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当青铜遇上插花

在西周的青铜器里插上四季常青的绿色松枝是什么感觉?是远古历史的瞬间复活?还是暗示现世的松枝来自远古?

近日,在日本东京银座王传峰美术馆,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

旅日画家王传峰将一枝松柏插入一个西周三足青铜鼎之中。布满了铜锈的三足鼎,一下子散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彩,仿佛远古的青铜器又活了过来。那向上延展的松柏枝条,仿佛是青铜器的生命在今世的延续,吐露着青松独有的清香,讲述着远古的故事。

日本著名摄影大师上田义彦特地用一台50年多前的美国DEARDORFF11×14相机,对着这个作品进行拍摄。“王传峰对插花有独特的美感,他用东方艺术审美视角创作出他的插花作品,而我用日本文化的审美和直观感受去拍摄我体会到的艺术瞬间。”上田义彦说。

创造美,定格美。中日顶级艺术大师合作的艺术作品诞生了。

王传峰在镜框店给作品选镜框

从竹篮到青铜 追求跨界之美

“我们从三年前开始拍摄这套用一百件青铜器创作一百幅插花的摄影作品。我给这套青铜器插花摄影作品取名《同芳》。用靑铜器代表中国古文化,‘铜’和‘同’偕音,‘芳’寓意为‘芳华’。远古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现实与精神。我们就是用当下的生命唤醒远古的生命,在这种古今交融中体会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王传峰说。

谈起选用青铜器作为插花器皿的缘由,王传峰说:“5年前我用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200个古代竹篮进行过一次插花创作。当时与日本摄影大师筱山纪信合作,在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30多处建筑空间内进行即兴插花,并出版了首部跨界艺术画册——《馀香插花艺术》。当时各界的评价也非常好。但由于当时收集的古代竹篮中日本的竹篮较多,所以无论从器型上还是编织工艺上让人感觉日本的元素较多。所以我就在想寻找一个能体现更多中国元素的艺术创作。无疑,青铜器是最有历史厚重感、最具中国特色、代表中国独一无二元素的器材。”

日本摄影师上田义彦拍摄的王传峰青铜器插花作品

当天,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也来到现场观看拍摄。“之前他们的作品我已经看过一些,当时有一幅芍药置于青铜器中的照片印象深刻。黑色背景下,芍药自然地绽放于青铜器中,有一种幽远寂静之美,又有暗香浮动的感觉。因此我今天被吸引来了。两位大师的合作可以说传递的是东方美学理念。这种美的意识与西方思维不同,西方强调生活与艺术是各自单独存在的,但东方禅道的世界里,生活之中有艺术,艺术之中有生活。”

王传峰(中)与上田义彦(左)、中岛英树(右)一起欣赏摄影作品。

千挑万选 精益求精100张

“我们用于展出的作品面积很大,每张照片1.3平米左右,是手工冲洗照片最大的尺寸。上田老师用老相机拍摄,因此对冲洗技术要求非常高,稍微不留神可能就达不到理想状态。上田老师一天仅能冲洗出一张到两张,非常不易,可以说留下来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精益求精的杰作!”王传峰说。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精品呢?”记者不由好奇地问。

“只有观众看到后引发共鸣,由衷地赞叹好的作品才能称为精品”。上田义彦说。

《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灼灼其华 惺惺相惜

能让日本摄影大师下如此大的功夫一起合作,王传峰靠的是什么呢?

“我非常欣赏王传峰,他非常有才。而且,他人非常勤奋,为人也诚恳实在。”这是上田义彦对王传峰的评价。

闪耀才华、勤奋努力、诚恳为人,也许是王传峰在这个异国他乡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1992年到日本,到1994年在日本富士美术馆举办了第一个中国人的个人画展,王传峰仅用了2年时间。此后2002年他以樱花与鱼为主题的作品《源远流长》被日本总务省定为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邮票图案;2004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现代中国著名画家100人和王传峰的世界展——鱼水情》的展览;由于其作品被中日两国高度认可,2008年,其作品《鱼水情·春夏秋冬》与日本绘画大师平山郁夫的作品共同作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纪念》邮票公开发行;2020年1月他的个人美术馆在东京最繁华的地段——银座落成开幕……

解读成功的密码,他笑笑说:“也许勤奋是我在异国他乡获得这么多认可的关键。我努力用勤奋,用诚挚的内心与外界沟通,用真诚去抵达中日文化的共同体。”

《春日》

致力于中日民间交流

绘画是画家王传峰的本职工作,但性格开朗的王传峰除了爱思考、喜欢与“画”对话外,也非常爱与人对话。他性格大方洒脱、喜爱广交朋友,并长期致力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之际,他向日本静冈县知事川胜平太献策,策划一场3776人的大型访华活动。“我来日本近30年了,静冈是我来日本后第一落脚点,我也一直扎根于此。富士山海拔3776米,因此我们策划了3776名日本友好人士共同访华。整个访华活动非常顺利,后来静冈县知事授予我‘静冈富士之国亲善大使’的称号。”

《樱花和鱼》

说起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王传峰很自豪。他说“不仅如此,我还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应该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王传峰解释说,“2010年,时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先生拜会日本明仁天皇,选择了我的作品《樱花和鱼》作为礼物。天皇夫妻收到礼物之后非常喜爱,并通过中国驻日大使馆回函感谢。2011年宋健先生再次来日访问时,就将‘中日友好使者’的称号授予了我。”

无论是民间交流,还是文化交流,只要能尽力之处王传峰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2009年,当得知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正在筹划建设一座民俗艺术馆时,他热情邀请自己的好友——日本顶级建筑设计师隈研吾为之设计。能为中国美术馆做设计,隈研吾也十分用心,在依山而建的中国美院民艺馆落成后,隈研吾称之为最满意的作品。如今,中国美院民艺馆也成为杭州一处人文地标建筑,王传峰的付出和贡献也成为一段佳话。他说:“文化交流是我非常喜爱的事情。或许我没有做很多伟大的工作,但我切切实实做了许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中日民众彼此的了解,深化彼此的友谊。”

2月14日,王传峰向中国驻日使馆捐赠口罩,并捐款100万日元

3月28日,王传峰向东京大学捐赠口罩

对王传峰来说,中国是无可替代的故乡,而日本则是自己成长发展的地方。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王传峰忙完中国忙日本,援助贯彻中日全场。“年初看到武汉发生新冠疫情,我第一时间联系国内朋友向武汉、浙江捐赠了30万个口罩,随后又向中国驻日使馆捐赠100万日元和1.2万个口罩,支援祖国医护人员。后来日本疫情日益严重,口罩脱销,我又从中国买来40万个口罩捐给日本各界的朋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疫情期间,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的互助故事在中日民间上演,我希望自己能做好中日链接的桥梁,希望两国人民能携起手来,共同战胜困难。”

《生命的本源》

图片提供:王传峰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